“赵医生,我服药这段时间,关节不怎么痛了,可今天去医院复查,可类风湿因子和抗CCP还是很高,这是怎么回事呢?”遇到这种情况的患者不在少数,今天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一)检查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有何作用?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以及患者在之后的复查过程中,少不了要做实验室检查,其中就包括类风湿因子和抗CCP,要解答为何关节不痛但类风湿因子和抗CCP还是阳性,先要明确这两种检查的临床意义。
01 / 类风湿因子(RF)
是第一个被发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指标,主要存在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分IgM、IgG、IgA、IgD、IgE多钟类型。针对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检测IgM,约在70%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来。RF的滴度一般和病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有关。
R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阳性率很高,在其他类型关节炎、非风湿病疾病及健康人群中阳性率较低,即便出现阳性,滴度一般不高,所以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类风湿因子滴度下降是提示病情好转的指标之一,但其变化远远迟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
02 / 抗CCP
全称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高敏感、高特异性的新指标。抗CCP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高达96%,敏感性高达76%,均高于类风湿因子(特异性65%,敏感性74%)。
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很早阶段即可出现阳性,并具有很高的阳性预期值,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以便患者及时开始正确治疗,帮助控制病情的发展。
(二)为何关节不痛,类风湿因子和抗CCP还是高?
从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更多的作用是帮助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的滴度能反映病情的活动度,但其变化要比症状变化慢很多,这就解释了为何患者关节不痛,但查出类风湿因子和抗CCP高的原因。
要客观、准确地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与治疗效果,以下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01 / 关节症状改善的程度
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都没有得到改善,自然就说明病情没有缓解,更不要说病情稳定、治疗有效了!
02 / 炎性指标下降的程度
这是关键条件。在关节症状得到改善的前提下, 通过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二者主要反应的炎症状况,在病情真正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血沉和C反应蛋白会随之下降,提示病情趋于稳定,当前治疗有效,反之则不然。
所以,复查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了关注类风湿因子和抗CCP之外,不妨再看看血沉和C反应蛋白,如果这两项数据均有改善,再结合关节肿痛症状的好转,则说明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至于类风湿因子滴度一时没有下降,不必着急!
(三)明确关节不痛不等于炎症消失,杜绝盲目停药!
关节不痛了,是不是类风湿关节炎就好了?有不少患者是这样认为的,这也是类风湿治疗的一大误区。
首先,类风湿的危害,远不只关节痛。
类风湿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时可以危及肺脏、 血液、心脏、肾脏、内分泌、神经、皮肤、口腔、眼睛等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如果被关节症状所迷惑导致病情加重,会造成更重大的危害!
其次,关节肿痛缓解,不代表关节内的破坏停止。
现有的研究证明,关节肿痛和关节破坏由不同的信号通路在控制,即使没有关节肿痛症状了,关节内部的病变过程仍可能在进行中,包括滑膜炎症、滑膜增生、软骨破坏及骨侵蚀等。
明白这两点后,可以帮助患者避开这两个用药误区:
01 / 不滥用止痛药
糖皮质激素具有快速消肿止痛的作用,有些患者看重这一点,长期大量服用激素,关节肿痛控制得是好,但很快关节畸形还是出现了。止痛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重要一环,但不是全部,患者不可盲目使用止痛药,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02 / 不盲目停药
有些患者看到关节肿痛症状好转了,觉得病好了,于是自己停药,没过多久病情又复发。要知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治疗得当有希望停药缓解,但能否停药要听医生的建议,而且停药也不是一下子就停!
码字不易,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有相关疑惑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我是风湿免疫科赵剑医生,专注科普中老年风湿骨关节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