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岁数的人,膝盖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多人就是在炎热的夏天都不敢开空调吹冷风,总觉得膝盖一受凉就会不舒服,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是的,膝盖的关节炎可以说是困扰众多中老年人的顽疾。
好在,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针对中老年人膝盖疼关节炎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而如今,在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最代表性的两种治疗方法就是: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以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等)。
1、口服与打针
对于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相信很多关节炎的老病号都很熟悉,我在之前的各种科普文章中也反复介绍了很多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回顾下:这个药,是骨科腰腿疼的常用药,却也是最容易被老百姓误解的药。
而往膝盖里打玻璃酸钠针,实际上也是近年来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那这个所谓的玻璃酸钠,到底是干啥用的呢?打个比方,如果把咱们的膝关节想象成汽车的发动机,那么这玻璃酸钠就相当于发动机里的润滑油。
是的,简单说,这个往膝关节里注射的玻璃酸钠针主要的作用就是:机械润滑和缓冲各种震荡摩擦。除此之外,玻璃酸钠还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而且对于膝盖里的软骨细胞和半月板都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但是,这玩意毕竟是个“针”,是有创伤的,人们天生对打针都有排斥心理,更何况是往膝盖里面打,想想都疼。而实际上,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确实有一丢丢风险,比如注射局部及关节腔反应 ,过敏反应,以及可能继发关节内感染 。尽管这些风险都很小,但毕竟是有的。加上还疼,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打玻璃酸钠针。
那么,就治疗膝盖关节炎这件事儿上,打玻璃酸钠针和吃抗炎药,到底哪个效果更好呢?
2、哪个更好?
是的,不只是老百姓想弄明白,专业的医生更想搞清楚,到底哪种治疗方法效果更好,所以他们就进行了科学而严谨的对比试验。
2020年1月,著名医学杂志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就发表了Miller医生团队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文章,如下图。
为了搞明白打玻璃酸钠针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哪个更好,Miller医生团队综合纳入分析了6项随机对照试验,总计83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这831名患者中,有417人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而414人是关节内注射了玻璃酸钠。这831名患者在治疗后,医生随访了5周-26周时间,而后对照比较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的情况、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治疗的不良事件情况等等。
Miller医生团队对于如此庞大的数据进行了专业的统计学分析后,发现:
(1)与口服抗炎药的患者相比,那些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的患者,膝关节疼痛缓解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要更好。
(2)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大家最关心的副作用方面,与口服抗炎药的患者相比,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的患者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风险反而更小。也就是说,打针反而比吃药相对更为安全。
(3)吃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就是胃肠道反应;而关节内打玻璃酸钠针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疼痛和关节疼痛。
所以,Miller医生团队在文章的最后总结:
就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治疗效果来看,打玻璃酸钠针相较于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更好。
3、写在最后
是的,这篇专业而权威的文章,在大数据统计学方面证实了,打玻璃酸钠针会比口服药物效果更好,至少短期效果更好,而且相对更为安全。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对往膝盖里打针抱有排斥心理。
当然,另一方面来说,打针比吃药更有优势,这一方面是统计学上的,另一方面是对大宗数据的统计结果。对于具体到某一个病人身上,我们必须要找医生仔细检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治疗,不能仅仅因为这一篇文章,就直接选择打针而不吃药,还是应该具体患者具体病情具体对待。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打玻璃酸钠针,比如:局部或者全身有活动性感染的朋友、凝血功能有异常的朋友、膝关节肿胀严重的朋友,以及有过敏体质的朋友。
#真相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