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放扎手术多少钱(没有痛感)

发布者:刘夕一
导读“罗主任,真的不知道怎么感激您!是您帮我保住了这两个孩子,幸好有您在!”在杭妇院的产科病房里,方女士拉着罗腾飞副主任医师的手,忍不住激动地说道。方女士是一位二胎妈妈,前一胎足月平产,挺顺利的。

“罗主任,真的不知道怎么感激您!是您帮我保住了这两个孩子,幸好有您在!”在杭妇院的产科病房里,方女士(化名)拉着罗腾飞副主任医师的手,忍不住激动地说道。


方女士是一位二胎妈妈,前一胎足月平产,挺顺利的。第二胎怀的是对双胞胎,全家人都满欢欣喜等待着宝宝的降临,没想到在23周三维产检时却提示:宫颈管全程扩张,宫颈外口分离。胎儿快要保不住了!


宫颈环扎后,又遇细菌感染

一波三折,宝宝如何保住?


情况紧急,方女士被急诊收住入院, 窥器检查可以看到羊膜囊突出宫颈外口,直径有2cm,胎儿随时有可能流产!


保守治疗延长孕周时间有限,唯有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才能长时间延长孕周,甚至让胎儿足月健康出生。


但手术可能刺激子宫,诱发宫缩、破水,加速流产的进程。而且即使手术成功,术后也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两个孩子,无论如何也要努力一下。夫妻双方短暂的考虑权衡后做出了紧急手术的决定。


罗腾飞为其施行了紧急宫颈环扎术,手术很顺利,恢复了正常的宫颈管性结构。但罗腾飞心中绷紧的弦并没有放松, 羊膜囊曾暴露在阴道这个有菌的环境,继发宫内感染的风险非常高,一旦发生,则直接威胁母儿安全。


没有痛感,孩子却快保不住了!产检一定要注意这项


术后,方女士果然出现了感染征象,通过检验 、药剂多学科专家的联合会诊,给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经过精准治疗和严密观察,最终方女士安全撑到了35周, 一对健康的龙凤胎顺利降生!


这几类女性

需警惕宫颈机能不全


在罗腾飞的职业生涯中,与方女士类似的情况不止一次发生。20%-25%妊娠中期流产,都是宫颈机能不全导致的。


很多妈妈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宫颈机能不全,因为既感受不到疼痛,也没有明显宫缩。往往是在孕中期做超声检查发现,甚至直到羊膜囊突出到阴道内出现阴道异物感就诊才发现。


宫颈机能不全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主要综合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结果,做出临床诊断。具有1次或2次的晚期流产、早产史的女性都需警惕宫颈机能不全。


非孕期的试验性诊断方法有很多,但均缺乏特异性,本院开设了早产防治特需门诊,为既往有孕中晚期流产、早产病史的女性,或孕期发现宫颈管变短的孕妇提供咨询和干预。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宫颈机能不全并不代表一定就会流产或早产,只要发现得早、干预及时,还是可以尽可能地延长胎龄,甚至足月生下宝宝。”罗腾飞说道。



孕14-16周预防性宫颈环扎

是保胎的“黄金时间窗”


宫颈环扎术,是用一根线,在尽量靠近子宫颈内口的地方,把“松开”的宫颈扎紧,把胎儿“兜”稳了,让胎儿能够在子宫内继续发育成长。它是目前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唯一手术干预方法。


而保守治疗比如:卧床休息、宫缩抑制剂、孕激素、子宫托等效果有限,仅适用于宫颈机能不全诊断不明、无明确环扎手术指征的孕妇或作为宫颈环扎术的辅助治疗方法。


没有痛感,孩子却快保不住了!产检一定要注意这项


宫颈环扎术包括预防性宫颈环扎和紧急宫颈环扎。前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优于后者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所以诊断明确的孕妈妈应及时接受手术,千万不要错过“黄金时间窗”。


  • 孕前或孕早期已诊断明确的患者,在宫颈尚未发生变化前,建议最好在孕14-16周预防性行宫颈环扎术,可显著降低孕中期流产和早产率;
  • 妊娠中晚期出现无痛性宫口扩张、宫颈外口可见或未见胎膜膨出的孕妇,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可有效延长孕周。


宫颈环扎后,感染管理很重要

但最关键的是这项!


“早些年,紧急宫颈环扎术还没有在临床上推广,看着一个个20多周成形的宝宝失去生存的机会,失去宝宝的妈妈们伤心的身影,深感无力。只能无力地安慰、寄希望于下一次妊娠。随着紧急宫颈环扎技术的应用成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机会拯救这些小生命,这种成就感是什么都无法代替的。”罗腾飞十分感慨。


但完成宫颈环扎术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后续的管理其实也很重要,尤其是感染的控制和治疗。因为羊膜囊暴露在阴道内后,感染的风险极大。


而一旦发生宫内感染,不仅会诱发宫缩,导致妊娠终止,更严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严重者甚至影响母体,妨碍下一次妊娠。


“对于孕妇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注重孕期检查,建议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从孕14周起,就开始监测宫颈长度。宫颈管长度<2.5cm,我们称之为短宫颈,需要及时咨询医生进行及早干预。”罗腾飞提醒。


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才能尽可能避免悲剧发生。希望所有孕妈妈都能顺利、平安与宝宝相见。


没有痛感,孩子却快保不住了!产检一定要注意这项


END.

医学审核丨罗腾飞

编辑/监制 | 健康事业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