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燕窝大概多少钱一斤(最后的采燕窝人)

发布者:刘书一
导读中国人历来认为燕窝养阴润燥、补中益气,是滋补养身的佳品。虽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燕窝的营养价值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燕窝中也没有蕴含什么特殊的营养物质,但似乎这并不妨碍许多人对燕窝的“迷信”。随着

中国人历来认为燕窝养阴润燥、补中益气,是滋补养身的佳品。

虽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燕窝的营养价值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燕窝中也没有蕴含什么特殊的营养物质,但似乎这并不妨碍许多人对燕窝的“迷信”。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随着国人经济能力的提高,对燕窝一类传统滋补佳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燕窝的价格不断提高,也让采燕窝人的收入水涨船高,但就算是这样,似乎也已经没有人愿意继续从事这一行了,毕竟采燕窝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而采燕窝人余成明也成为了他们当地几乎唯一的采燕窝人。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危险的工作:悬崖峭壁采燕窝

现代燕窝行业出于环保和产量的考虑,大多采取人工搭建适合金丝燕筑巢的人工屋等技术引导金丝燕前来筑巢,再进行人工采摘,从而达到解决金丝燕保护和燕窝产量的矛盾。

不过,在四川省雅砻江边的山村里,还有人遵循着原始的采摘方式、在峭壁上采摘燕窝,这也是村里自从清朝就延续下来的传统。

这是一个在四川省冕宁县青纳乡的山村,它位于雅砻江边的大山里,名叫海子村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在连绵的大山中,村里人依靠传统的下地劳作只能换取十分微薄的收入,但大自然给了这个山村另外一条致富之路:采燕窝

众所周知,燕窝就是燕子所筑的巢,雀鸟们利用苔藓、海藻和柔软植物混合他们的羽毛和唾液结成燕窝,成为了人类眼中的“补品”,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燕子结成的窝都能是具有营养价值的“燕窝”。

燕子中能够产燕窝的只有6种金丝燕,其中一种就栖息在雅砻江岸的悬崖峭壁之上。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依照现代理论分析,雅砻江边的山崖大多是石灰岩,山腰处有许多溶洞,这里正是金丝燕的最佳栖息地之一,常年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金丝燕——当地人称之为“岩燕”。

从清朝中期开始,当地就有爬悬崖峭壁、采挖燕窝的传统,传承到现在,还愿意从事这项危险工作的人已经很少了,余成明成为了现在村子里几乎唯一的“采燕窝人”

在很多人眼里,余成明是一个瘦小精干、皮肤黝黑的农民,如果说他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他的双臂比普通人的更长一些,似乎这预示着他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加善于攀爬峭壁、更加“适合于”从事采燕窝的行业。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余成明表示,1979年,自己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伙子,那时他经常跟着村里两个村民去悬崖峭壁上采燕窝,慢慢就把这项技能先学会了。

海子村传下来的采挖手法很传统,主要就是将自己“挂”在悬崖峭壁上,到燕洞里掏燕窝,过程十分艰险,余成明说,燕窝都是用命“搏”回来的。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朴素的坚持:一个燕洞每年只采一次

采燕窝很危险,但余成明采燕窝的工具却很“简单”,他使用的工具就是攀岩用的绳索和伸缩套杆。

根据燕洞位置的不同,到达燕洞所需要的绳索长度不同,最长的需要上百米的绳子,而伸缩套杆伸展之后长度有15米,可以用来套取岩壁上的燕窝。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余成明通常会在每年四五月份外出采燕窝,他的“工作范围”远至甘孜、雅安、乐山等地,在这方圆数百公里的范围内,余成明掌握了40多个燕洞的位置,出门一次他就得在外呆上几天几夜,风餐露宿,十分辛苦。

通常,余成明会在傍晚时出发去采燕窝,因为路途遥远,他通常会在途中的小镇上过一夜,第二天天刚亮时,就出发上山正式开始采燕窝的行程。

从小镇到山路的起点,开车还需要半小时,这是采燕窝人最后的“休息”时光,上山后他们就需要绷紧神经、全神贯注了。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这座山上只有羊肠小道,更多的地方甚至连路也没有,余成明只能在灌木丛中摸索着前行,到了山崖边上,道路更是危险:一些地方只能放下半个脚掌,需要扣着岩石、拉着藤条攀登,可谓是“步步惊心”。

经过2个多小时的攀爬之后,余成明终于到达山顶,燕洞就在悬崖下的绝壁中间,在亲戚的帮助下,余成明将绳子拴在腰间、背着蛇皮口袋飞身下滑。

在旁观者眼里,余成明动作灵巧,他用双脚瞪着岩壁快速下滑,下到五六十米时,余成明已经接近燕洞,此时,他一脚蹬住岩壁,“飞”离岩壁,像荡秋千一样远离岩壁,再“荡”回来时,余成明灵巧地落入燕洞,用工具挖采燕窝。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在悬崖上“荡秋千”是危险,采燕窝时还有更多的辛苦。余成明说,燕洞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能用矿灯照明;攀爬时还经常要用手指扣岩石缝,导致指甲很难长出来,而且岩石上还会滴水,冷飕飕的,采燕窝的动作要快,否则“舌头都要冻僵了”。

一个小时后,余成明顺着绳子爬回了悬崖顶上,浑身湿透、手指上还有血丝,庆幸的是这次“收成”还不错,加上燕窝价格连年攀升,他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尽管余成明以采燕窝为生,但对于这份行当,他也有着自己的坚持。余成明表示,40年来,他一直坚持每个燕洞一年只“光顾”一次,而且只在燕子生蛋之前采摘燕窝。在燕子生蛋之后,到小燕子长大之前,他们就不再采摘燕窝了。

余成明说,他们虽然是采燕窝的,但也要给燕子“生儿育女”的机会,只有有了生生不息的燕群,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燕窝。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经济的支柱:看着燕窝价格水涨船高

新采下来的燕窝,是黄绿色的,还有点潮湿。需要经过轻微晾晒、除去水分之后才能出售给卖家,而如果处理不好,那么燕窝就会“砸”在自己的手里。

不过,余成明已经是“熟手”了,采挖、处理燕窝都不在话下,而且,最令余成明最高兴的是,近年来燕窝价格连年上涨,这让余成明的辛苦劳动显得更有价值。

用余成明的话来说,几十年来,他是“看着燕窝的价格一路上涨”的。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余成明说,最初他卖燕窝时,价格只有2元一两,10年前就涨到了200元一两,到了2019年左右,一两燕窝已经可以买到一两千元,如今品质好的燕窝价格更是已经要数千元一两。

最重要的是,余成明的燕窝不愁卖,不用他拿到市场上去叫卖,长期以来每年都有很多人提前打电话预订他的燕窝,有时候余成明还没有开始采燕窝,就有人前来预订。

余成明说,品质一般的燕窝按个卖,一个的价格大约是一两百元,他一年可以采到五六百个;而燕窝中的“一级货”一两可以卖到2600元,一斤就能卖到两万六千元,而且每年都被人提前预定,收入很有保障。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现在,光是依靠采燕窝,余成明每年就能够挣上五六万元,这让他感到十分骄傲,因为他现在已经成了家里的经济支柱,毕竟光是靠种地,一年只能挣上几千元。

虽然燕窝卖得越来越贵,但不像过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余成明从不吝啬和家里人分享燕窝。每次采燕窝归来,余成明都会拿出几个燕窝,在温水中泡开,配上柴火炖出来的土鸡汤和家人一起享用,这是余成明和家人的幸福时光。

尽管燕窝价格一直在上涨,但由于采燕窝的工作实在过于危险,现在采燕窝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余成明说,十几年前村里还有几十个人一起采燕窝,现在他已经成为了村里最后一个采燕窝人。

有一段时间,余成明还曾想让儿子“子承父业”,让自己的这份手艺继续传承下去,但要认真说起来,余成明其实也不想让儿子们从事这份危险的工作。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矛盾的心情:希望但又害怕子承父业

通常而言,采燕窝需要两三个人搭档完成,有人放索、有人攀岩。余成明说,在他们采燕窝的行当里,放索的人才是师傅,而真正攀岩、采燕窝的人是徒弟,因为放索需要体力、精敏和准确,是一门技术活。

如果绳索放长了,在悬崖上来回荡的时候就很容易撞到岩壁上;而如果绳索放短了,到了燕洞口可能就进不去了。

但对于余成明而言,他一个人也可以完成这些动作,只是过程会更加艰难。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在几十年的采燕窝生涯中,余成明还积累了很多经验。例如,雅砻江边的许多岩壁已经风化严重,采燕窝时要注意将力量集中在指尖、脚尖上,才不会在蹬、踩的过程中将岩壁蹬翻、撞伤身体。

但即使技术娴熟,余成明在采摘燕窝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危险,不小心撞上岩壁更是家常便饭。最近一次,余成明在磨房沟300米的悬崖上采燕窝,在他拉着绳子准备荡进燕洞时,因为手劲“稍微软了一下”,就直接撞在了悬崖上,撞断了两根肋骨。

但这么多的危险与困难,都没能“阻止”余成明继续采燕窝的决心。余成明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他要干到干不动为止。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面对着采燕窝手艺即将失传的窘境,余成明也曾想要让儿子“子承父业”,一开始,他的两个儿子对于学习这门绝技都“很有兴趣”。

2013年,余成明第一次带着儿子去采燕窝。在悬崖边,余成明向儿子余正才讲解着向下攀岩的技巧,但余正才面对100多米高的悬崖吓得全身发抖,根本不敢下去,只得放弃。

二儿子余正华的情况要好一些,他曾跟着余成明学习过一段时间采燕窝的手艺,但最终因为太危险了他还是放弃了。

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现在,余成明的两个儿子宁可外出打零工、赚得少一点,也不肯跟着父亲采燕窝,而且,他们现在一提起采燕窝还显得心有余悸,也许采燕窝的手艺也只能传到余成明为止了。

尽管感到遗憾,但余成明说,以前他想要把手艺传给儿子,但现在他也不想儿子继续采燕窝了,他还是心疼儿子,觉得这份工实在太危险,也担心儿子会有什么意外。

也许换一个角度来想,悬崖采燕窝这份危险的工作总归会被时代所淘汰,毕竟人们已经寻找到了一种更安全、更环保、更高产量的燕窝“生产”方式,对于手艺的失传,不如放平心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