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处为“空中电子围栏”。
一块A4纸大小的太阳能板、一个银灰色蓝牙信号采集器,这样的设备组合逐渐出现在东西城、朝阳区的各大地铁站外,像拍交通违法的“电子眼”一样监视着停放的共享单车。记者从相关城区及项目方获悉,这套设备是“公共电子围栏”的升级版,可以监测半径100米至200米范围内的共享单车,超过限定停放数量后自动报警,要求单车企业及时清理积压车辆。
自动监测积压车违停车
升级后的“公共电子围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地面装置,在停放系统基础上又开发出监测系统。项目方北京一通负责人张建波介绍,以往的“公共电子围栏”虽然具备精度高、兼容不同品牌单车停放的优点,但仍然需要企业主动提供对接数据,而同样依靠蓝牙设备的新监测系统则为“公共电子围栏”增加了主动权。
监测系统更像是一个广义的电子围栏,目前可监测半径100米至200米范围内的共享单车停放时间、数量,通过数据计算周转率,指挥企业进行调度,履行企业责任。
如果企业不积极上传数据怎么办?张建波介绍,监测设备可对不同品牌共享单车的蓝牙信号进行主动采集、区分识别,无需企业对接。升级后的“公共电子围栏”可对大范围内的超量车、闲置车、违停车数据进行综合监控。
调度不及时对企业扣分
监测到车辆积压后,如何指挥企业进行调度?昨天下午,记者在项目方看到了监测系统的后方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随时远程掌握监测情况。
打开朝阳区的监测页面,各个监测点的数据实时出现在页面上。此时,地铁团结湖站A口停放总量71辆,三里屯酒吧街点位停放124辆,分别超出了60辆及80辆的限定停放值,系统自动报警,用红字提示“请拖车”。更智能的是,系统已经统计出停放车辆中不同品牌共享单车的具体数量。
随后,管理人员打开城区共享单车管理微信群,将监测截图发送至群组内,提示单车企业立即挪移车辆。记者了解到,后台系统5分钟更新一次,如果企业收到警告后未能及时调度,也会记录响应时间。与监测系统同步建立的,还有一套运维考核评分体系,包括停放超量、车辆积压、调度响应、违停车辆等指标,超过响应时间限值后,就会对企业进行扣分。未来,评分高的企业可在城市总量限制的前提下获得更多投放量;评分低的企业则减少投放量直至清退。
目前,各城区均建立了共享单车管理群组,包括管理部门、属地街道及企业技术和调度人员,部分群组成员多达百余人,未来还有望加入志愿者观察员,实现线上到线下管理闭环。共享单车监测系统为各城区的管理群组提供技术支持,目前试运行的监测点车辆积压情况基本可以在15至30分钟内解决。
过半单车原地停放超7天
记者了解到,“公共电子围栏”目前把在原地停放超过7天的车辆定义为“僵尸车”,原地停放1天未使用的认定为“积压车”。这个统计周期可根据不同区域及实际需求随时调整。
据统计,去年年底至今年6月30日,全市243处“公共电子围栏”累计监测共享单车125万辆,其中原地停放超过7天的“僵尸车”过半数。随着监测系统的试点上线,积压车和僵尸车数量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近期,“公共电子围栏”监测系统将在东城、西城、朝阳等区新增点位200余处。其中,东城区新增监测点位将覆盖朝内大街、金宝街、王府井、前门等重点区域。
去年9月,全市共享单车投放总量达到235万辆,车辆积压、无序停放等问题凸显,交通部门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然而,未来如何布局,全市究竟需要多少共享单车,仍是有待研究的课题。“要想实现规范停放,前提是要先控制投放量,我们前期在各大地铁站、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监测,最终实现以点到面,根据监测数据对全市共享单车投放进行合理布局。”张建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