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萧
天蝎女,天生有些小腹黑,小孤傲。犯过职场、情场上的所有小禁忌。
人生不过是一个试炼场,活过,爱过就知足。
让我带你,轻捻指尖烟火,行走炼爱人间。你愿一起走吗?
正文
01 生孩子是为社会做贡献,成本是单个家庭承受
近日,一对夫妻被通知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合计近32万元,原因是因他们"超生"了一孩。
当事人在2017年发现自己意外怀有第三胎,和丈夫商量后决定生下孩子。
王芳夫妻俩表示,家里仅靠丈夫一人工资维持,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好,孩子上学的学费、奶粉钱等都是不小的支出,而且两人每月还需要偿还6000多元的房贷。目前一家七口人只能依靠四处借钱来生活,孩子的学费还没有交。
很多网友不理解这对夫妻,既然生活如此困窘,为何还要生孩子?
微博上有一个热搜: #为什么年轻人生育欲望变低#
有一个网友回答:因为生孩子是为社会做贡献,成本是单个家庭承受。
老一辈人不理解,我们那一代这么困难,一家生六七个都能养,怎么现在你们连二胎都不愿意生,老人家们不清楚,他们生的是劳动力,而我们生的是人。
他们的年代,养孩子只要有口吃的,能养大就行,而现在,十几岁就能下地干活,而现在呢,孩子营养要全面,心理要健康,学习要跟得上,发育也要正常,上学供二十多岁,一毕业还要给他买车买房,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父母并不希望孩子要有多少回报,只是希望他们能健康成长,
这其实是拿自己半辈子的收入和时间,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本质上是公益行为,作为父母获得的仅仅是一个可怜的冠名权,所以愿意要孩子的,自然会去要,不愿意要的,也别强求。
对这段话深以为然。
有网友甚至提议,国家要给一些扶持政策
国家面临严重的老龄化 国家劳动力快断层了 人口红利也在快速消失 虽然现在生孩子对于家庭很难 但是国家现在很多促进生育的政策和福利已经出台或将慢慢出台 例如 延长产假 增加陪产假 生育津贴 孩子教育津贴 补给奶粉等啊 以后这种措施肯定会越来越多啊。
其他网友也回复:
你说的这些都是眼前既得利益,长远的,上学的学费,吃吃喝喝,营养,兴趣培养,还有之后的买房买车,等等……都是 天文数字,福利要贯彻一生,而不是几天假期,几百块补助,那简直是杯水车薪,不值一提,没人会为了那么几天假期,几百块钱,去生个孩子的。
似乎各方都有道理,但是,养孩子确实是个需要金钱、时间、责任和毅力的工作。
02 养育的成本太高,不是一般家庭承受
前几年,央视有一期节目《消费主张》,对几个城市的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调查结果:
1、北京家庭
两孩年龄差:21岁
二孩育儿本钱:7年家庭费用支出260万左右
2、上海家庭
家庭年收入:50万
两孩年龄差:10岁
二孩出生后育儿本钱:一年25万左右
3、深圳家庭
两孩年龄差距:13岁
二胎出生后育儿本钱:十年左右279万
在大家的观念里,可能是觉得北京、上海、深圳属于高消费城市,因此这种育儿成本不能代表普遍现象,但是我们可以算一下,生一个娃到底需要多少钱。
1、从怀孕到生产,中途的孕期检查、孕期营养品、生产费用等等,保守估计4万(很多家庭不止这个数目)。
2、0~3岁时期的奶粉、尿不湿、衣服、疫苗保守估计5~7万不等,如果父母想给孩子最好的,远远不止这个数。
3、3~18岁,幼儿园到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初高中6年,各种学杂费、生活费加上兴趣班之类,大概15~20万。私立学校费用更贵,远不止这个数,有的父母给孩子报的兴趣班比较多的情况下,培训费用远超过学费。
这只是前几年的数据,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攀升,恐怕又要高出几倍不止。
可以说多养一个孩子,就早要几年自己的命。
03 合格父母证书哪方面要合格?
前几天,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
建议父母持合格父母证上岗是针对近期频发的一些恶性事件。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但从另一个角度,这个政策恐怕又要走形式主义了。
首先,界定合格的标准怎么说?不是简单考几道题就可以通过考试的,需要金钱、时间、陪伴、精力、文化水平、心理水平等等各方面都要具备高要求、高素质。
回到开头那个话题,我们现在养的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而不是单纯劳动力,所以要求父母都要具备高素质,这一关恐怕难以实现。
有人评论:考了驾照依然有人酒后驾车,考了这个证,他们就不会虐待儿童了?
所以,面对执证上岗这个问题,与其走表面的形式,还是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理念更重要。
建议还是什么时候生孩子,怎么养,养几个,当父母的要心里有个数。因为孩子没有选择权,而成年人是生不生孩子的主动权利人,主观能动性在成年人这里,什么时候生,生了怎么养,是关系到成年父母今后自己生活质量的一件大事,所以一定要深思,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因为生下来以后,就容不得你后悔了。
作者:萧萧,情感、心理专栏签约作者。不熬鸡汤,只走心。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