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模块试验基地,喷射手冒着高温正在11米模块测试段里进行混凝土喷射练习,为今年9月开工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360度回旋赛道工程做好准备。本报记者 饶强摄
炎炎烈日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进入了施工黄金期。
在小海坨山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工地,赛道桩基施工、U型槽基础开挖、赛道混凝土模块化试验正在展开,预计9月进入赛道施工的关键阶段。2018年,项目将完成总工程量的35%,明年高难度赛道基本建成,2020年6月达到测试赛要求。
工地现场,一个全新工种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混凝土喷射工。这个工种不是普通人能胜任,25名工人从上千名施工者中海选产生,目前又在接受为期一年的高强度培训,只因为打造冬奥完美赛道的巨大施工难度。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位于延庆赛区西南侧,东侧为延庆冬奥村、南侧为山地新闻中心、北侧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项目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赛道全长约1.9公里,垂直落差却超过120米。5厘米厚的冰道之下,是起支撑作用的混凝土结构,结构中则预埋了近11万米长的制冷管线。这条混凝土结构的覆冰赛道,共设置了16个弯道,最高设计时速134.4公里,堪称“雪上F1赛道”,届时将上演精彩的雪车、钢架雪车和雪橇比赛。
“这可是延庆赛区施工中最难的一条赛道。”工程建设方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长洲感慨,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曲面、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决定着比赛的成绩甚至运动员的安危,因此赛道设计和建造要求极高,混凝土喷射成为最难的一个环节。
在以往的冬奥会上,为了建成高精度赛道,很多举办城市都是高薪聘请美国的喷射手操作混凝土喷射,而在延庆赛区,国内建设者挑起了大梁。
到上届冬奥会举办地韩国平昌取经,走访欧洲各国请教专家,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攻克了4项技术难关、创新了11项工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喷射手要具有超强体力和耐力,几十米赛道要一气呵成完成喷射,同时对混凝土均匀度的把控也要精确到毫米级。
为打造这条“完美赛道”,就像奥运选手选拔一样,工人们先海选再练体能,按照运动员标准进行几近残酷的训练,培训周期长达一年。
向茂盛是混凝土喷射作业的“老手”,之前就是首席喷射工。不过他还记得去年第一次接过喷枪时,就呆住了:一根喷射枪加上料后有六七十斤重,这还不算上后坐力。选人也有严格要求:身高得在1.75米以上,体重要超过75公斤,否则后坐力会把人直接掀翻。
最初练习时,向茂盛只能端上5分钟的枪。随后,他不仅每天都得练习喷射,跑步、举哑铃、仰卧起坐等训练也一天没停过。项目部进行了20多轮的淘汰制技术选拔,从上千名工人中选出了25人,堪称“百里挑一”。工人们也有评级,评分为A级的只有向茂盛等4人,他们负责施工精密度要求最高的高压部件。
截至目前,施工单位共组织现场喷射训练200余次,累计喷射试验段长度已达到3000米,完成相关测量及检测600多次,为后续主赛道顺利实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支撑。到2019年,这条完美赛道将在这些工人手中呈现出来。
在近一年的培训时间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模块化试验已耗费混凝土1200立方米。那么这些混凝土试验完去了哪里?
据介绍,为了践行“绿色办奥”的理念,建设者们将喷射后的部分混凝土第一时间收集起来制作成花盆,用于施工现场的绿植栽种;还有部分混凝土余料再搅拌用于场地基础的灌浆或者用于山地护坡的喷射;已接近初凝时间的混凝土,则用于临时道路的硬化。(记者 潘福达)
原题:精心打造雪车雪橇中心“完美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