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海晶来源:健识局
进口药降价潮来了。
昨天(2月27日),广州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发布通知称,广州医保中心将围绕4+7带量采购相关品种、头孢呋辛酯片等315个药品展开第三轮谈判。
可以看到,315个产品中有246个为4+7带量采购同通用名、剂型的未中选品种,辉瑞的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阿斯利康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等进口明星药都在其列。
根据广州医保中心要求,4+7带量采购试点相关产品谈判参考价与国家谈判价及上海确认价相关;其他品种谈判参考价参考全国最低价设定。
这意味着,大批4+7带量采购未中选药品将在广州梯度降价。这也是这些品种,继上海、北京、辽宁之后,遭遇的又一轮降价风暴。
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但长期以来,由于低水平重复等原因,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相差太多,无法形成替代,这也导致了原研药虽然过了专利期,却没有遇到专利悬崖,价格和销量始终居高不下,给患者和医保基金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促进仿制药临床替代原研药,这也是我国自2015年起大力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原因。以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为“筹码”,4+7带量采购中,大批进口原研药已经落选,在相关城市失去了大半市场。而随着上海实施细则倒逼未中选药品降价,相关产品已陷入危机。
随着带量采购范围的扩大,各地药采平台的联动机制起效,以及仿制药临床替代原研药能力的持续加强,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那些虽然已过专利期,但仍然保持较高价格的进口原研药,将实现价格跳水,否则将被踢出市场。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如果仿制药可以替代原研药,那么原研药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句话本来有“将军”本土仿制药之意,但,在今天,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品种不断增加,医保政策持续发力之下,恐怕已经快成为现实了。
医保发力,进口原研药降价已成常态
按照广州医保中心通知要求,此次医保谈判结果将于本周五(3月1日)公示。
针对4+7带量采购相关品种,具体谈判规则包括三个方面
- 参加国家集中采购谈判落选的最高价品种:联动经上海确认的价格确定谈判成交品种。
- 其他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报价低于或等于谈判参考价的为谈判成交品种。
- 其他GMP品种:同组内报价最低且低于或等于谈判参考价的为谈判成交品种。
根据上海2018年11月21日发布的实施细则,未中选原研药都要以中选价托底实现梯度降价。现在这些进口药的梯度降价结果也将在广州联动。
而在此之前(2月25日),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网发布也发布了一个通知,就 4+7 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品种未中选药品梯度降价工作进行部署。按照这一通知要求,334个品种将实现大降价,其中价差较大的还须进一步降价。可以看到,此次广州GPO已瞄准的立普妥、可定等也在其中。
更早些时候,北京市也已要求跟进上海对未中选品种的降价结果。
事实上,自国家医保局履职以来,国家医保谈判、4+7带量采购等政策持续落地,进口药品无论是独家新药,还是已过专利期原研药,在我国集采环节持续降价已经成为常态。
临床替代,过专利期原研药颓势已定
在2月25日组织14家知名企业负责人召开的座谈会上,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已表示,要积极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按照国办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督促试点地区执行集中采购结果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地生效。
这也意味着,无论如何,医保部门通过带量采购,推动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临床替代原研药,倒逼药品费用持续下降的决心不变。而在此过程中,过专利期进口原研药价格悬崖式下降不可避免。
可以看到,4+7带量采购涉及25个品种,而其中仅有两个进口品种中选——中美施贵宝的福辛普利钠片(蒙诺)、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片(易瑞沙),其余23个品种的进口药均已落榜。
这些落榜进口药,大多在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
如辉瑞的立普妥,在专利期内取得1250亿美元的销售额,被称为里程碑式的产品。2012年,其专利保护到期后,在中国仍然占据了绝对优势。直到2017年,其市场份额仍达到70%以上,远超4+7带量采购中选的北京嘉林药业阿乐(18.58%)。
再如瑞舒伐他汀钙片。数据显示,2017年该品种在我国销售额超过60亿元。阿斯利康的可定占到其中71.6%的市场份额;而京新药业的同品种只占8.3%。
随着带量采购相关政策的落地,这些品种的市场份额无疑会受到影响,竞争格局甚至会颠覆。而未来,在带量采购品种数和实施省份不断扩大之后,可以预见,将有越来越多过专利期原研药降价、失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