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著名景点石花洞,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风景名胜区,同时还是国家级地质公园。三块牌子覆盖的范围有大量重叠,但对应的市级主管部门,有时候是园林绿化,有时候是规划国土,外行人听来一头雾水。
历史原因造成的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在本市的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中普遍存在。为捋顺关系,摸清“家底儿”,市环保局、市园林绿化局、市规划国土委、市农业局4个部门,联合启动了历时3个月的自然保护地大检查专项行动。自然保护地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将在这次检查中“和盘托出”,为本市下一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一地多牌按哪个标准保护
这次大检查涵盖了本市六类自然保护地,分别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六大类自然保护地共涉及79个项目。
细看这79处名单,会发现有多个自然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开头提到的房山区石花洞是一例。此外像密云的云蒙山,既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又是国家森林公园,同时也是市级自然保护区;延庆的野鸭湖,既是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湿地公园;房山十渡既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又是风景名胜区,同时和拒马河市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又有重叠区域……
不同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在保护的具体要求上是不同的。自然保护区标准最为严格,森林公园则相对宽松,挂着多块牌子的同一块自然保护地按什么要求去管?目前标准不一。另外,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主管部门也不一样,如地质公园归市规划国土管,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归市农业部门管,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则归市园林部门管。
11个区自查已全面展开
今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挂牌,在国家层面上,改变了对自然保护地多头管理的局面。本市启动的这次自然保护地大检查专项行动,也将为下一步本市捋顺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这次检查涉及11个区,由各区自查、市联合督察组督查等环节组成,目前各区自查已经展开,预计9月底市级督查全面完成。自然资源盗采、违规拦河筑坝、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违规旅游开发等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的行为,将被重点关注。
大检查的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地现状、管理机构设立情况、范围现状、与其他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情况等,有数十个细项。对于发现的问题,能立行立改的即刻整改,如果是较为复杂的问题,统一设立台账,与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
保护区里民生问题同步建档
值得注意的是,与自然资源保护紧密相关的历史问题、民生问题,同样也是这次专项检查的关注重点。
比较典型的就是自然保护区内的村庄发展问题。以门头沟区清水镇为例,全镇有64%的面积在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其中有7个村子100%都在保护区里,共涉及539户、956位农民。这些年来,这7个村的发展成了大难题。“按专家的说法,保护区里一棵青蒿你都不能碰。想发展旅游吧,一听说要修步道,建厕所,区里哪个部门也不敢批。”镇干部无奈地说。
“对于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生态补偿办法。”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志明说。另外,穿过保护区,给农民修一条便民路,是不是合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条例,也是个问题。类似于这样的民生事项,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解决途径,当地农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就会缺乏持久的动力。
为期3个月的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将为这些民生问题一一建档。在摸清全市自然保护地“家底儿”的基础上,本市将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上述民生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生态补偿办法,让保护和发展同步进行。
原题:本市自然保护地清查“家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