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蝶变|劲松农光东里28号楼从物业失管到全景楼院

发布者:李书远
导读从物业失管到全景楼院,劲松农光东里社区28号楼6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独立成院、环境优美,自治管理、井然有序,连卖了房的居民都想搬回来住。这是怎么做到的?曾经脏乱差,物业公司不敢接农光东里28号楼建成于1998年,常住居民500余人,是社区唯一的商品楼。想当年,物业公司把整栋楼管理得井井有条,连居委会的人都得被问得一清二楚才让进门。2003年,汪永明也是冲着这一点买下了28号楼的房。转折点发生

  从物业失管到全景楼院,劲松农光东里社区28号楼6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独立成院、环境优美,自治管理、井然有序,连卖了房的居民都想搬回来住。

  这是怎么做到的?

  曾经脏乱差,物业公司不敢接

  农光东里28号楼建成于1998年,常住居民500余人,是社区唯一的商品楼。想当年,物业公司把整栋楼管理得井井有条,连居委会的人都得被问得一清二楚才让进门。2003年,汪永明也是冲着这一点买下了28号楼的房。

  转折点发生在2011年,物业管理水平下滑,居民开始拒交物业费。第二年物业宣布要外租地下室,遭到业主们一致反对。最终,物业公司撤管。

  垃圾、杂物成堆,恨不得堵住楼院门;电线满楼飞,一进楼门满眼都是电线;楼体、电梯等开始老化,“最长的一次,我在电梯里被困了两个多小时。”汪永明说。

  居民意见很大。

  街道和社区不是没想过办法。找来了好几个物业公司,但对方过来看完实际情况、核算了成本之后,无一例外都摇头走人。28号楼进入了真空管理状态。

  “28号楼从最让人放心的一栋楼,变成最不放心的了。”农光东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刘松岩说。

  “大管家”带头自治自管

  2012年,准物业管理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在朝阳区推广,“劲松能不能把28号楼作为准物业模式的试点呢?”为了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社区马上组织召开了业主大会,商议选举准物业管委会成员。

  说起要自己管理28号楼,居民们一下热情高涨,但一说要推选管委会成员,不少人就怂了。“要受累,会挨骂,还不挣钱,没几个人愿意。”刘松岩赶紧召集各个党支部开动员会,带领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让党员发挥带头作用。

  同年5月,28号楼准物业管委会成立。在大家的投票选举下,刚退休的汪永明被正式任命为管委会主任,还选出了其他6名成员,包括一名副主任和一名居干顾问。

  “新官上任三把火”,汪永明的第一把“火”就是收物业费。可不少居民拒交物业费,还天天打电话到居委会质问“准物业有什么资格收我们物业费”。管委会成员就挨个分头做工作;第二把“火”是修建一个车棚,好让大伙儿有个统一存车的地儿,可是又有反对声音,要么觉得占了绿地,要么嫌雨水滴在车棚顶上太吵。

  还没等第三把“火”烧起来,汪永明委屈得都想放弃了,“连修个车棚都这么费劲,还怎么干工作?”一冲动,他跑去社区请辞,在社区工作人员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汪永明也冷静了下来,“既然答应了,再委屈也得干好才行!”

  这一干就是6年。

  以旧翻新打造全景楼院

  说干就干。街道启动了改动资金,28号楼重新装了大门、加了门禁,楼内墙面重新粉刷,垃圾杂物通通清理,环境焕然一新……

  改变才刚刚开始。利用公维金,28号楼换掉了老旧的两部电梯;利用物业费和自筹资金,装上了便民水泵,水泵上水时再也听不见滋啦滋啦的噪音;网线加装线槽,所有的线路都归置整齐,再也看不见电线满楼飞;加装了数字化设备,16个探头无死角监控,既能看见院里锻炼的老人,也能逮住凌晨4点的偷车贼。

  可要干好物业工作,没有规章制度不行。汪永明和管委会成员“摸着石头过河”,陆续制定了一些规定。比如清运装修垃圾,肯定会对电梯造成磨损,所以每家在装修的时候要交30元电梯磨损费;家里的电线坏了需要更换,得居民自己掏费用;家里的水龙头、管道坏了,也需要自己购买设备……这些合情合理的规定,在得到居民的认可后,通通写进了物业章程。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让居民渐渐认可了管委会的工作,但真正打动居民的,是汪永明的身体力行和真心实意。

  当上管委会主任后,汪永明就成了28号楼的“大管家”,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居民有什么大事小情都给他打电话。水管坏了,汪永明帮忙换;厕所堵了,汪永明帮忙疏通;恨不得谁家小两口吵架了,都来找汪永明帮忙。

  有一次夜里10点多,一户居民打来电话,说家里有怪声,让汪永明去看看。他看了一圈,没觉得有什么异常,就是刮风时窗户会发出点响声。“就这声不行,我害怕睡不着”,居民一直不让汪永明走,最后都快12点了,才让他回家睡觉。

  “好在有居民的支持,不然工作肯定干不下去。”汪永明说,居民当中有很多积极分子,在需要他们的时候,很快就响应。每年冬天下雪了,一贴出通知,大伙儿抄着家伙就下楼来扫雪,每次至少要来差不多20个人;楼里集体大扫除,居民在家有空的都出来帮忙;还有像何连贵、白福财这样的志愿者,主动找到汪永明要求加入到值班队伍里,24小时轮流值班盯住楼院的一举一动。

  当上“大管家”到现在6年多了,汪永明和管委会收获了居民满满的信任,就连曾经老来闹事的人,也成了管委会的好帮手。

  管委会接手第一年,就收齐了所有住户的物业费,6年物业费的交纳率都达到100%。有了物业费,能办的事儿就更多了,每年快到年底了,看着钱还有富余,汪永明就再改造一些老旧项目,“到年底了公布账目清单,让大家知道钱都花在哪儿了。”

  今年,朝阳区打造全景楼院项目,28号楼再次成为劲松唯一试点。为了让居民自管模式能长久有效地运行下去,街道和居委会引入专业服务团队,在“大管家”汪永明的领导监督下,24小时值守为居民服务。28号楼还将通过新增存车棚、建文化中心等措施,升级改善全景楼院。

  如今,走进28号楼,簇新的铁栅栏隔离了外部的喧嚣,独立的小院里居民自栽的石榴树已经开花结果,老人们悠闲地在休闲椅上乘凉聊天……

  “28号楼又变回最让人放心的一栋楼了。”刘松岩感叹道。

  名词解释

  全景楼院

  朝阳区今年计划打造68个全景楼院,全景楼院的打造将楼栋、楼院作为基本单元,以精治、共治、法治为重点,通过实施建组织、建机制、建平台、育文化;清阳台、清楼道、清屋顶、整死角;查群租、查消防、查安全、消隐患等措施,实现标本兼治,生态生活环境优化,360度全景体现楼院人文内涵、安全管理和特色风貌,让居民更有获得感。

  本报记者 骆倩雯

 

  齐心共治让老旧小区新起来

  京平

  在居民自选的准物业管委会张罗操持下,脏乱差楼栋成了标杆式全景楼院。农光东里社区28号楼的“变形记”,生动展现了共治的潜力,对全市老旧小区治理不无启发。

  据统计,老旧小区在北京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许多与六年前的28号楼一样,都存在管理真空问题:一方面,配套设施老化,人居环境不佳,停车难等矛盾突出,急需有效管理力量介入;一方面,房屋产权复杂,新租户与老住户混居,经济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购买优质物业服务甚至遭遇弃管。这个症结解不开,小区环境势必陷入“没人管-脏乱差-更没人管”的恶性循环。

  老旧小区怎么管?破题关键还靠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小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共治共享,如果说“共”是一种态度,那么“治”则是一种能力,什么人牵头最能赢得居民信赖,怎样在多元诉求中找到最大公约数,这里头学问不少。

  以28号楼准物业管委会为例,成员都是乐于奉献的老党员、古道热肠的老街坊。老旧小区治理千头万绪,维修设施、归置线路、栽花种草看着不起眼儿,却桩桩件件关乎居民们的获得感,没有责任心、耐心做不好。而这些工作又颇为辛苦,过程还可能“费力不讨好”,没有担当意识、奉献精神干不了。从这个意义上看,威望高、人缘好、肯出力的老党员和老街坊确实是“带头人”的不二选择。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化是把好事办好、好效果维持好的基础。28号楼准物业管委会在工作踢开头三脚后,陆续发动居民建章立制,让权利责任、日常开支等都有据可循,极大巩固了治理成效。当前,全市范围内正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不妨多鼓励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根据社区、楼栋的实际情况探索自己的治理方案,将其中行之有效、普遍认可的办法上升为制度公约。

  像绣花一样打理城市,必然需要目光更多向下、问题越抠越细。提倡和引导居民参与到共治中来,不仅是“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应有之义,也更加迫切、更有效率。

 

  原题:蝶变:从物业失管到全景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