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学家,华中师范大学1980届校友孙绵涛在这条育人路上走了数十年,从桂子山上的教育学系学子到如今的教育学学者、教师,他始终坚守着培养人、塑造人这一阵地,用感染人的诗意课堂,影响着一代代青年学子。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教育名家——
孙绵涛,教育管理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系主任、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任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政策法规调研协同基地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咨询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管理学科专家组成员、世界银行教育项目评审顾问、国际多家教育学术杂志的编委等。
孙绵涛出生于1949年,恢复高考后,他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当时的教育系名师汇聚,领衔主编我国《教育学》教材的王道俊先生就在孙绵涛就读期间任教。在此类优秀师资的熏陶和教育下,在周围同学求知若渴的带动下,孙绵涛如同春日里的一株新苗得到了雨水的滋润和阳光的照耀,最终成长为一棵躯干粗壮、枝叶浓密的大树。
1980年,孙绵涛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毕业。此后,他先后留学日本广岛大学,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做研究和讲学,在香港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育学系系主任和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期间,孙绵涛为教育学科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学院后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国育才,为国献智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自孙绵涛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以来,在教育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多年来,孙绵涛时刻坚守着自己作为学者和师者的身份,在前进的道路上从未有一丝动摇。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孙绵涛创立了六个基本教学法,形成了“一杯茶,一支笔,不带任何讲稿”的独特教学和演讲风格。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中独创了“诗意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地把最能诠释中华文化语言艺术的诗词与完美体现学科逻辑的框架式教学法有机融合,用诗的语言带领学生不断前行。作为我国最早招收教育管理硕士和博士的学者之一,孙绵涛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中培养了不计其数的本科生,200多名硕士生和20多名博士生,不少学生成为省部和司局级领导干部、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学院院长、大学教授和各行各业的骨干。
潜心学问,探索前沿
孙绵涛在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秉承“上得去,下得来”的学术追求和“坐得住、读得进、想得深、写得出”的学术坚守,潜心治学,产出了诸多原创性研究,卓有建树。独立撰写和主编《教育范畴论》《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理论与范畴》等中英文专著和教材37部,其中有5部为国家级教材。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50余篇。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33项,其中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等。
孙绵涛所创立的理论体系及所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1986年他主译了《教育组织行为学》(此书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参考用书),首次将教育组织行为学引入中国;1989年出版了我国较早的《教育行政学》专著,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行政学体系;1991年至1997年主编的《当代教育管理科学丛书》15部,为建立中国的教育管理学科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孙绵涛还是我国较早参与教育立法的学者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多次被国家教育部邀请参加或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十余份国家重大教育政策法规文件的调研、起草和修订工作,对国家教育改革做出了贡献。
孙绵涛的学术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他的英文著作经意大利Facolta Scienze della Formazione Universita大学的Filippo Spagnolo教授翻译成意大利文版,于2010年10月由意大利Edizioni Centro Studi Erickson出版公司出版发行;2003年,世界著名教育哲学家,自然连贯主义(natural coherenism )的创始人,澳大利亚南威尔斯大学教授Colin Evers教授认为:孙绵涛重大的理论创新在于首次创立了体制理论,首次论证了体制对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决策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孙绵涛几十年来始终坚守在教育领域,一步比一步走得坚实,一程又一程收获。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华师学子如同他一样,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为教育学科的发展和我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一份华师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