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选择服用益生菌“调理”肠道。
问题是,我们“吃”下去的益生菌,有多少能活着到达肠道?到达肠道后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针对这些疑问,《消费者报道》对11款益生菌进行了两项模拟实验。
各位,拿好小板凳!
有请11款益生菌亮相
模拟实验一、空腹食用等同啥都没吃?
益生菌活性通常是指经过人体消化器官后到达肠道的存活率,存活率高就意味着活性好,功效更有保证。但我们的胃含有高浓度的盐酸,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这也是益生菌能否“活着到达肠道”的最大障碍。
一般来讲,流体食物在胃中的消化时间约为2小时。空腹时胃酸pH在0.9~1.8之间,腐蚀性较强;饱腹时pH有所升高,通常在3.0左右。
消道长留意到,部分益生菌品牌建议消费者,最好在空腹时或者饭前食用,认为这样能减少胃酸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
但是,空腹食用对于益生菌的存活不是更加严苛吗?
为了更加真实、客观地评价11款益生菌产品的存活率,本刊分别模拟了两次体外胃酸消化实验,包括空腹消化(PH 1.0,2小时)及饱腹消化(PH 3.0,2小时)。
实验结果显示,模拟空腹胃酸消化后,11款益生菌产品的存活率均为0。这说明空腹食用11款益生菌,没有活的益生菌到达肠道,功效就更不用说了。
而在饱腹情况下,益生菌存活率差异较大。妈咪爱的存活率最高,达到98.7%,童年时光最低,仅有0.7%。另外,汉臣氏、纽曼思、合生元、童年时光、康萃乐等5款的存活率均在20%以下,分别只有3.5%、7.8%、12.5%、14.7%、18.2%,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益生菌存活率低是普遍事实,因为许多企业的菌种都是直接从国外购买,没有自主研发,又或者在筛菌时直接忽略了耐酸性评价这一步。
综上所述,对于食用益生菌的最佳时间,模拟胃液消化的结果显示并不是空腹,本刊建议消费者尽量在饱腹或者进食后再行食用。
模拟实验二、没法KO大肠杆菌?
人体肠道的微生物可以分为三大类: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共生菌占据肠道细菌数量的99%以上,与人体是互利共生的关系,能保护肠道。
条件致病菌由于共生菌的存在而受到抑制,病原菌一般也不会常驻肠道,但感染的话会造成腹泻等症状。
一旦共生菌被破坏,那么肠道菌群将会失衡,致病菌繁殖增加、病原菌容易入侵。因此,摄入益生菌是比较常见的调节手段。
实验中,通常采用抑菌环试验来测定抑菌效果。通过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大小来判断抑菌能力的强弱,直径越大意味着抑菌能力就越强。
在工程师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大肠杆菌这种人体肠道最常见及典型的致病菌作为试验中用来判断抑菌效果的菌种。
实验结果显示,11款益生菌产品在体外抑菌实验中,抑菌圈的直径大小均没有发生变化(5mm),这说明送检的11款产品均未显示出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效果。
工程师分析,这可能跟使用的是菌粉有很大的关系。益生菌的细菌素都分泌在胞外的,也就是在发酵液里,发酵完毕冻成粉剂,细菌素也相应的去除了。
据悉,细菌素是微生物分泌的比较常见的抑菌物质,也是益生菌的保护肠道的生理机制之一。
如果细菌素都被去除了,那是否意味着消费者食用这11款益生菌后,都不能获得调节肠道菌群的效果?
有专家指出,除了分泌抑菌物质,益生菌也可以跟肠道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形成一层生物膜屏障,抑制(阻止)致病菌的定植,或者通过降低肠道pH、加快肠上皮细胞的代谢来抵御致病菌。
不过,这些抑菌机理都仅仅是理论上的分析,益生菌产品是否具有抑菌效果在实际的使用中难以去准确判断。
不要盲目服用益生菌,要咨询医生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盲目服用益生菌可能带来健康风险:益生菌携带的耐药基因转移到人体,会引起耐药性问题。
有专家指出,抗生素能杀死致病菌,而对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益生菌无效,这是好事。但是,如果这个抗性基因被致病菌‘盗取’,那将后患无穷(产生耐药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益生菌评审机构目前尚未对益生菌的耐药性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市售益生菌产品安全性难以作出恰当的评价。
作为消费者,在遇到胃肠健康问题时不应该滥用益生菌,应该及时就咨询医师,并在相应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食用特定的益生菌。
你是否有服用益生菌的经历?具体的效果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分享哟~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本报道中试验结果、提及品牌仅对测试样品负责,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号产品的质量状况。另实验仅为模拟效果,不代表真实食用情况,敬请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