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俗称青春痘、痘痘、粉刺、暗疮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虽然痘痘不影响身体功能,但可能会留下“痘印”“痘坑”“疤痕”等,让患者自卑、抑郁和焦虑。因此,十分需要有效的痤疮治疗方法和合理选择治疗时机。
大家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随便一搜就会出来各种祛痘的产品和所谓的“神药,买来试效果不好就换,到处充斥着各种机构和产品的广告。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很大一部分朋友越治疗越严重,到最后惨不忍睹了才选择来医院治疗。
今天就好好和大家聊一下关于治疗痘痘的外用药物哪些可以买?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让大家少走弯路。
痘痘的分型和选药方法
痤疮的皮损类型和严重程度主要分为一下四种类型,大家可以自行对照的看一下是属于哪一种类型,一般在临床上,会根据痤疮皮损(痘痘长的样子)的不同选择不同药物。
1.粉刺型(非炎性)痤疮
- 外用维A酸(替代方案包括壬二酸和水杨酸)
外用维A酸包括维A酸软膏,阿达帕林凝胶,异维A酸,他扎罗汀等,是痤疮的常规外用药物,一般在药店都可以买的到,大部分的患者会选择使用这类药物。
2.轻度丘脓疱疹型痤疮和混合型(粉刺型和丘脓疱疹型)痤疮
- 外用抗菌药物联合
对于炎症性痤疮的患者,在选择外用药时,一般都是选择抗菌药物。如过氧苯甲酰,红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氨苯砜,磺胺醋酰等。
- 外用维A酸
- 过氧苯甲酰联合外用抗生素,用于不能耐受维A酸或需要简化治疗方案的患者
3.中度丘脓疱疹型痤疮和混合型痤疮
- 外用维A酸联合
- 口服抗生素联合
- 外用过氧苯甲酰
4.重度痤疮(例如,结节型痤疮)
- 外用维A酸联合
- 口服抗生素联合
- 外用过氧苯甲酰
或者选择
•口服异维A酸单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停药也需要告知医生)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能够坚持使用药物是痘痘治疗的很关键因素,很多人开始几天涂的很开心,后面慢慢的会因为各种原因不想涂了。
结合自身的情况跟医生充分沟通选择一个可以持续进行的方案坚持下去就是治疗痘痘最快的捷径,制定的方案通常只要求患者每日用药1次或2次。
举例:对于使用外用维A酸、外用过氧苯甲酰和外用克林霉素三种药物的面部轻度炎性痤疮患者,其中早上1种+晚上1种或者早上2种+晚上1种。
1.早上:使用温和的洁面乳清洗面部,推荐使用温和的氨基酸洗面奶。在整个面部薄涂一层固定剂量的过氧苯甲酰/克林霉素凝胶复方制剂。
(替代方案为:要求患者用过氧苯甲酰清洁剂清洗面部,然后在整个面部薄涂一层外用克林霉素。)
2.晚上:使用温和的洁面乳清洗面部,推荐使用温和的氨基酸洗面奶。在整个面部薄涂一层外用维A酸,开始使用时应该小范围涂看看有没有刺激性,确定是可以耐受的再逐渐扩大范围,同时一般不推荐用于妊娠女性,哺乳以及备孕女性。属于FDA推荐的x级用药。
药物的种类
目前大家购买方便的,常用的痤疮外用药包括:抗生素类(不是激素)、过氧化苯甲酰、维A酸类、水杨酸、壬二酸。下面分别展开来说详细说每一种药物的具体情况和使用注意事项。
药物的选择一般是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来研究的。虽然痤疮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搞清楚。
1.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发生密切相关。(用抗生素杀菌)
2.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是痤疮发生另一重要因素和主要病理现象。
3.雄激素作用下的皮脂腺快速发育和脂质大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明确的。
痘痘的治疗推荐早期并全程抗炎治疗。外用药治疗痤疮安全性还是挺高的。但是外用药的作用毕竟还是有限,很多时候对于中、重度的痤疮还是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一、抗生素类
外用抗生素可以减少皮脂腺中痤疮丙酸杆菌的数量,从而抑制炎性痤疮患者的炎症。除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外,还可以选用磺胺醋酰和氨苯砜的外用制剂。所有外用抗生素都可能偶尔引起皮肤刺激,关键时候不要轻易停药。
1.很多的朋友去医院看病医生会开夫西地酸乳膏,是属于近年比较新型的外用抗生素,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及抗炎活性,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可作为痤疮局部治疗用药,对治疗痤疮的各种皮损有较好疗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部分的朋友会觉得有点刺激就直接停止了使用,实际上应该仔细的询问药师或者医生具体的停药情况,有时候是一过性的刺激反应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一般药房经常能看到的有:盐酸克林霉素凝胶、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
2.抗生素类外用药最常应用于局部治疗痤疮,以克林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多见,容易产生耐药性。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过氧化苯甲酰和克林霉素或红霉素,或者与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联合,能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并降低抗生素耐药性。
3.需要注意的是外用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不应用作痤疮的单药治疗,因为有证据表明这些药物在与维A酸类或过氧苯甲酰联用时疗效更佳。此外,过氧苯甲酰与抗生素联用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所以最好是选择合用,短期的效果更好,长期也会减少耐药性。
4.过氧苯甲酰 — 除了能抗菌外,过氧苯甲酰还能溶解粉刺。
过氧苯甲酰是一种氧化剂,可有效抑制毛囊皮脂腺内的微生物并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具有温和抗炎的作用,同时可以溶解粉刺,达到改善炎性和非炎性皮损的作用。一天两次使用。 过氧苯甲酰的浓度增加可导致皮肤刺激增加。这种刺激可能表现为红斑、鳞屑、皮肤干燥、刺痛、皮肤紧绷或灼烧感。单用抗生素可能会促使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株的出现。通过与过氧苯甲酰联用,可以减少耐药性。
由于过氧苯甲酰对维A酸有氧化作用,所以维A酸和过氧苯甲酰不应同时涂敷到皮肤上。如果处方中包含了这两种药物,则早上用过氧苯甲酰,晚上用维A酸。与过氧苯甲酰同时使用时,阿达帕林、维A酸微球制剂和他扎罗汀较稳定。
内最常用的牌子就是班赛,一般是5%浓度的,也有2.5%浓度的。浓度高效果会更好,但是刺激性也会更大。过敏的不是很多见,建议于夜晚使用。
二、维A酸类
外用维A酸可用于治疗非炎症性和炎症性痤疮,在临床上一般都是主要用于治疗粉刺。主要是通过促进毛囊角化的正常化同时降低角化细胞的黏着性,从而使得毛囊比赛和微粉刺形成减少。
具有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及抗炎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改善痤疮瘢痕等功效,和抗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相关药物的皮肤渗透性。外用维A酸类药物是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
主要有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和他扎罗汀凝胶。
各种药物都有不同浓度的,国内浓度品种比较少,常用的按效果从弱到强排列为
①0.025%维A酸乳膏;
②0.1%阿达帕林凝胶;
③0.1%维A酸乳膏;
④0.05%他扎罗汀凝胶。
作用越强刺激性也越强。阿达帕林治疗浓度低,不良反应少,适用于寻常性痤疮,可作为维A酸类外用药物治疗痤疮的一线药物。
外用的维A酸类药物,一般每晚使用1次。维A酸类药物对光不稳定,所以一般都建议夜间使用。阿达帕林相对于来说光稳定性更好一点。
外用维A酸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皮肤刺激性。可引起皮肤干燥,刺激,脱屑,严重的还会出现接触性皮炎或者刺激性皮炎(即常说的过敏反应)。这种刺激反应一般是在使用的第一个月比较明显,用做维持治疗可以减少抗生素的。
三、其他外用药物
壬二酸:
是一种天然的酸剂,有抗菌,溶解粉刺以及轻度抗炎的作用。同时对络氨酸酶有抑制作用,可改善痤疮诱发的炎症后色素沉着。使用频率一天2次。
是一种极其弱的酸类,能促进表皮角化正常化,具抗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物质,并且能发挥抗发炎作用。很多研究证实它治疗粉刺和炎性皮损的效果和其他局部药物一样。目前市面上为20%的壬二酸乳膏和凝胶。
水杨酸:是一种剥脱性药物,因亲脂性的特性,产生溶解粉刺的效果。使用频率1-2次/天。
二硫化晒:
2.5%二硫化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满面油光的人群可以选择它来当做洗面奶使用,不过不能每天使用,可以每周2~3次即可。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
还有一些含有上述成分的复方药物,也对痘痘有作用,缺点就是:味道不好,可能出现轻微刺激发红、脱屑。有网上说的一些神药其主要成分是1%克林霉素和5%过氧化苯甲酰。这种复方制剂确实效果更好,而且使用方便,但是国内没有,就也可以左手一支克林霉素,右手一支过氧化苯甲酰。当然也有很多的不良商家选择其中的一种药物甲其他的“激素”等,有一点治疗效果但是停药之后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根据美国的痤疮治疗指南推荐:
1.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或者外用氨苯砜。对于比较轻的痤疮可以单独使用。
2.单独使用效果不好时可以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或者维A酸类+过氧化苯甲酰联合使用。
3.对于比较重的痤疮可以维A酸类+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联合使用。
这些药物影响要宝宝吗?
很多痤疮治疗禁用于妊娠期。特别是口服异维A酸和外用他扎罗汀,它们属于妊娠用药分类中的X类药物,禁止用于妊娠女性或备孕的女性。
如果想要治疗痤疮,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或外用红霉素、外用克林霉素和外用壬二酸,它们属于妊娠用药分类中的B类药物。过氧苯甲酰属于妊娠用药分类中的C类药物。
这些需要详细的跟医生或者药师询问清楚,千万不能大意。
以上就是常用的外用药物的用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期待大家可以理性去购买药物,不要轻信了很多没有药物治疗作用的“神药”。祝愿大家都美美哒。
治疗好了以后,外用维A酸是一种很不错的维持治疗方案,可以抑制微小的粉刺的形成发挥至关重要的预防作用。
我是药师小平,更多的用药科普欢迎点击右上角加关注,谢谢你哦
您的点赞、点评、转发是支持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夏日女神关爱计划#
#真相来了#
#清风计划#
@头条辟谣
@头条养生
@健康真相官
@头条健康
@书法老师曼特琳
参考文献:
1.Klassen AF, Newton JN, Mallon E. Measuring quality of life in people referred for specialist care of acne: comparing generic and disease-specific measures. J Am Acad Dermatol 2000; 43:229.
2.Dalgard F, Gieler U, Holm JØ, et al. Self-esteem and body satisfaction among late adolescents with acne: 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 survey. J Am Acad Dermatol 2008; 59:746.
3.Yazici K, Baz K, Yazici AE, et al. Disea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i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cne.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4; 18:435.
4.Leyden JJ, Del Rosso JQ, Webster GF.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and other inflammatory skin disorders: a status report. Dermatol Clin 2009;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