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的说,我们的年份酒不合规,绝大部分是明目张胆的造假酒,因为不是真实的年份,标明年份的酒体不是真年份。
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
第一,国际上的年份酒概念。
世界各主要产酒国,酿酒的基本标准有着同一性,标准制定依据为“原酿酒体”。我国40年前也一样,有明文规定,酿造酒不得有谷物发酵之外添加物。
年份酒的确切定义,指的是原酿酒体陈放时间,原酿酒是通常说的原浆酒、原酒。比如法国白兰地,标明XO是陈放6年半以上的酒。还要是橡木桶里陈放,不是我们现在的不锈钢。也就是说,酿造达标的白兰地,放在不锈钢罐陈放,即便满了6年半,也不算是XO;如果橡木桶陈放不到6年半,更不是XO;如果用很少6年半的XO勾兑新酒,不仅不能是XO,而且要承担造假的法律责任。
这方面从来没丝毫的概念模糊,酒体只有两分法,真酒和假酒。所谓假酒,就是掺假。掺假的定义,凡是原酒里加入任何发酵之外的物质,都是不合格的劣质酒。包括香精、酒精和水,只有酒、酒勾调存在争议。在酿酒历史上,本来没有老酒与新酒的勾兑,唯有我们现在的酿酒行业有。这话放在下面说。
第二,我们的年份酒是什么酒
我们现在的年份酒正好反过来。只要有年份酒,比如15年的原酿酒,不论是自己企业存货,还是去哪儿弄来的,那么你酒厂当前生产的产品,全都可以变成15年的年份酒。不过酒厂绝对不对外说,要说就说年份酒,不做进一步解释。
要把我们的年份酒说清楚,需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白酒发展规划。为了节约粮食还不耽误白酒增产,陆续出台系列新技术。先是开发红薯玉米代粮酿酒,接着开发酒精,然后研发降度,最后新技术归结到年份酒。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酒精生产技术,就没有勾兑酒;如果没有勾兑,就没有降度酒;如果没有降度酒,就没有年份酒。现在白酒生产技术,统统建立在“勾兑”基础之上。没有勾兑技术,就没有商品酒,还会是过去的原浆白酒。
年份酒的发展轨迹就这样:1997年,古井贡正式推出“10年原浆酒”,为我国白酒发展史上第一个年份酒。这款酒是不是勾兑不得而知,或许还是真的年份酒,只是没引起市场关注。直到2004年,茅台推出5款年份酒,为10、15、30、50、80年。随后五粮液于2005年也推出5款年份酒,为10、15、30、50、60年,从此打开了“造假年份酒”的魔盒。
第三,年份酒至今不是合规产品
如今都知道了,年份酒不是真年份,是新酒里面兑有少许年份酒。年份酒兑入多少呢?多则一半,少则一滴。没错,真正年份老酒的交易,不是论斤算钱,是论滴算钱,坊间流传这类笑谈多了。所以说流行市场17年的年份酒,作为主流商品白酒,其实一直没有合法身份。
2004年茅台入市年份酒,2005年五粮液入市年份酒,然后各家酒企积极跟进。更高的市场暴利,引发了行业地震,也引起市场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2007年要求酒企慎重开发年份酒,严厉指出其有“欺诈”嫌疑,同时决定研究制定并于年内出台年份酒标准。该执行标准未出台前,暂时执行新老酒1:1的勾兑比例。
可是这个标准很难产,每年研究,13年了就是出不来。直到今年初,才搞个“准入制度”,企业申报并经酒协批准的为合法商品。由此证明,我们目前所谓的执行标准:固态法、固液法、液态法,其实是“霸主”企业制定的。就像这个准入制度,酒业协会有这个权力吗?所以说,我们现在的绝大部分年份酒,哪怕99.9%的真年份,也涉嫌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