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拆二代”一词逐渐流行开来,形象地解读了通过房屋拆迁实现一夜暴富的人群。
然而有人拆得笑呵呵,有人拆得哭唧唧。
2017年9月15日,上海市最牛钉子户张新国一家灰溜溜地搬出了马路中央的“独栋豪宅”,持续14年的拆迁案终于落下帷幕。
曾经,张新国面对开发商张口就要一个亿和6套房,为何如今一分钱也没敢多要,便主动恳求拆迁了呢?
豪宅遭拆迁,给钱!
张新国以前是上海市政建设公司的员工,公司业绩好、待遇高,他的收入也非常可观。和妻子结婚之后,夫妇两人与刚从工厂退休的岳父岳母一起居住在松江区九亭镇。
1996年,张新国的一双儿女都已结婚成家,女婿是外地人,买不起房子,只能跟他们住在一起。八口人蜗居在一所低矮的平房里,生活很是不便。
经过一番商量,大家决定共同出资,凑出30万元将老房子推翻重建,还买下了隔壁的宅基地,一共三百多平方米的面积,仿照当时非常流行的欧式建筑盖了一栋三层小洋楼。
当时,上海繁华地段的房子一平方米才3600元,30万的楼房在当地人眼里俨然就是“豪宅”一般的存在。粉色的瓷砖通铺在墙壁上,弧形的蓝色玻璃窗直通到顶,独特的造型在一众旧房子中间如鹤立鸡群,令周围的邻居都羡慕不已,张新国为此很是得意了一把。
然而,伴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崛起,松江区的城市改造进度也不断加快,仅七年之后,一纸拆迁告知书送到了九亭镇居民手中,张新国顿时从天堂跌落了谷底,陷入漫漫维权之路。
2003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城市改造通告,为促进城郊之间的联通,将在松江区修建一条四车道的快速公路,九亭镇首当其冲,整体被划入了拆迁改造的区域之内。
俗话说:“一拆富三代”,九亭镇的居民听到要拆迁的消息后个个眉飞色舞,巴不得立即离开破旧的平房搬到新房子里,唯有张新国一家整日愁眉不展。
张家人的烦恼一方面是因为房子是花了大价钱刚刚盖好的,还没住多久就要被拆除,家里人都非常不舍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的动迁补偿政策对张新国一家非常不利。
其一,在张家人的设想中,自家宅基地一共三百多平米,而且还是三层小楼,如果按照使用面积补偿的话能拿到十几套房产。但实际上拆迁补偿安置房的大小是根据宅基地证上的实际面积分配的,新建的小洋房得到的补偿与周围的破败平房一样,张家人顿觉损失了一大笔钱财,心中对拆迁办很是不满。
后来,开发商和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到张家确认宅基地面积的时候,又发现张新国购置的宅基地证上没有国土局的盖章,按照政策要求无法获得拆迁补偿,再一次使一家人大受打击。
原来,90年代末的宅基地购买手续比较复杂,张新国跑了好几次国土部门都因为证件材料不齐全而铩羽而归,后来眼看着房子都盖好了,也没有再去盖章的必要,索性就把事情撂了下来。
现在要拆迁,张新国一家只能到处托人找关系,将住建局档案室里留存的资料提取出来,又把早已移居外地的邻居请到上海为自己作证,才终于拿到了国土局的盖章,保住仅有的补偿面积。
其二,当时的安置房数量的分配是看每家每户有几个男丁,对于女性不是很友好。在张新国眼里,儿子女儿都是心头宝,应该得到相同的待遇,但是按照拆迁政策,一家人能分到大中小三套住宅还有一套过渡补偿房,其中女儿拿到一套,儿子却能拿到两套房子。
为此,早已成家的儿女整日在家里吵闹不休,甚至几次都差点大打出手,张新国和妻子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都难过不已。为了解决家庭纠纷,他屡次登门拜访拆迁办说理维权,想帮女儿再争取一套房产,但工作人员都以不符合政策规定而驳回了他的请求。
于是张新国看到附近的邻居家只有脏兮兮的一层平房,人口也不及自己家的一半,却能靠两个儿子分到6套房和巨额补偿款之后,心中积压许久的怒火突然爆发。
2003年7月,开发商来九亭镇动员大家签订拆迁同意书,轮到张新国的时候,他坚决拒绝签字,而且声称“如果不给我们家分6套房子和一个亿的补偿款,一块砖头就休想挪动!”
最牛钉子户,硬抗14年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亿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如果能够得到这么多钱,一家几代人或许都能够吃喝不愁。张新国的一句话不仅令在场的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也让许多贪心不足的人生起了恶意,纷纷放下手中的纸笔,扬言“不加补偿款就不让拆!”为了不引起骚动,动员会只能被迫中止。
事后,九亭镇政府的领导和拆迁办的负责人屡次上门拜访,向张新国讲解拆迁政策,村委主任也多次软磨硬泡地想要说服他签下拆迁同意书,但张新国非常固执,他将自己的的全部损失和家庭矛盾全部归结于拆迁办,一直坚持说如果不给他足够的补偿款和房产就誓不罢休。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九亭镇闹事的刺头都已经全部安抚下来,唯有张新国软硬不吃。市政改造进度有明确的时间安排,不能因为他一家而停滞不前。拆迁办在拿到其他所有居民的同意书之后直接略过了张家,开始安排搬迁验收工作。
2005年,搬迁过渡房全部分发完毕,九亭镇的居民也陆续搬进了明亮的商品房中,张新国看着相处了几十年的老邻居一户户地搬走,心中止不住地失落,但是怨恨难以抹平,他带着一家老小仍然固守在自己的豪宅之中。
之后的6年时间里,张新国的房子附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住宅楼、写字楼和商场拔地而起,许多来上海打拼的外地人,在周围的新房子里安居落户,到处都充斥着欣欣向荣的气息,而张家人的生活却是愈发地难熬。
2007年,沪亭北路工程正式启动,张新国一家的噩梦也随之而来,白天切割机的声音轰轰作响,张家只能把门窗都紧紧地关上,外面尘土漫天,刚洗干净的衣物也不敢放在外边晾晒。
晚上压路机持续运行,在松软的路基上不断碾压震动,张家的房子在共振作用下也发出震颤,搅得一家人不得安眠,张新国的岳父岳母已经年近九十,还得每天晚上熬夜,有时候只能睁眼到天亮。
沪亭北路修建完成后,张新国家的噩梦仍未停止。周围的空置土地被众多房地产企业承包,各路工程队纷纷入驻,周围十里之内,各种工程车轮番上阵,昼夜喧嚣不断,张家的房檐屋下整天都覆盖着厚厚的尘土。
而且邻居都搬走之后,张家的房子就像在一片孤岛之中,周围充斥着孤独与危险,喜欢出门遛弯的张家夫妇再也不敢独自外出,热爱跟邻居下象棋的岳父也没有了乐趣,一家子人每天都皱着脸生活。
2011年,张家门前的小路被一条宽阔的柏油路所取代,这条路原本是四车道,延伸到张家附近后变为狭窄的两车道,直到百米之后才重新宽敞起来,而张新国的房子正好就在马路中央,十分引人注目。
每天早上八点半,张家会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匆忙上班的人群或是自驾、或是骑车,不分贫富贵贱统统都要在张新国的门前停下,拥挤的人潮总是要经过十几分钟的努力才能逐渐散去。
每到这时候,张家的窗外都会传来一阵阵汽车和电动车的鸣笛声,着急赶路的司机怒骂声不绝于耳,其中张新国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到底是谁家的房子这么缺德,挡在路中间,政府就不能强制拆除吗?”
2012年10月深夜,一声剧烈的摩擦声响起,张新国和妻子匆忙穿好衣服下楼查看,只见一辆黑色的小轿车闯入了自家的院子里,直接撞到了一楼的卷帘门。
经过查看,车中的人没有大碍,但是警察到达现场之后,车主理直气壮地向张新国索要赔偿,他说是因为张新国的房子位置有问题使得他认知错误,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警察虽然驳回了事故车主的无理要求,但是这件事给张兴国一家留下了抹不掉的阴影。
不久后,张新国的儿子和女儿相继作出了搬家的决定,曾经和睦融洽的一家十几口人最终四散而居,张新国梦寐以求的天伦之乐也沦为了泡影。
解开心结,钉子户终于搬家了
2015年,村改居政策落地,各地村镇纷纷规划重组,九亭镇也从历史中消失,被改名为九里亭街道。之后街道办换届选举,新上台的领导对辖区内的改造建设非常重视。
松江区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居民生活环境却没有及时跟进,为了使政府的民生项目得以顺利完成,街道办还新设立了一个部门——动迁办,专门处理滞留本地不愿意迁走的钉子户。
在动迁办主任陆辉看来,能够坚持十几年仍不愿意拆迁的居民心里定然有着难以打开的心结。如今我们国家一直倡导要柔性执法,面对这些居民更应当有温度地劝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陆辉向曾经处理张新国事件的同事详细了解了当年的情况之后并没有急于上门劝说,反而如同访友一般带着好烟好酒去找张新国聊天。
一开始,张家人见到他就竖起戒备,恨不得将他驱之门外,说话的时候也句句提防他提拆迁的事情。陆辉没有被吓到,依旧时不时地上门拜访,和张新国聊聊市政建设,与张新国的岳父徐老先生下下象棋。
时间长了之后,张家人对陆辉越发和善,有时候也会向他吐槽一些生活上的烦心事。有一次,陆辉在聊天中突然问张新国:“我看你这儿整日里车来人往的,不安全吧?”
张新国没有防备,将之前发生的车祸事件和盘托出,诉说了自家遇到的难题。陆辉顺势说道:“你看你们两口子也这么大年纪了,这种地方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对身体都有很多害处,而且你岳父岳母也都到了耄耋之年,总不能在这里给他们养老送终吧。”
入情入理的安慰说到了张新国的心坎里,年近七十的老人止不住流下泪来,他说:“我也不想挡在路中间给国家添麻烦,当年新盖的小洋房,三百多平啊,最后比不过其他人的破平房不说,只给我闺女分一套100来平的小房子,我怎能不生气啊?”
陆辉知道他是爱女心切,便向他传达了最新的通告:“如果同意拆迁还按照十几年前的标准拆,给你四套房子,230万赔款,现在松江的房价已经涨到了5万多一平,你只赚不亏。但如果不同意拆迁,过不了多久会被强制拆除,按照1:1的比例,除了一套房,啥也落不着。”
经过14年的抗争,张新国早已经精疲力尽,所以在听到这番话之后,他没有再多做思考便同意了陆辉给出的条件。
不久后,张家众人再次来到了久违的拆迁办,这一次在拆迁同意书上签字的时候,张新国一扫之前的郁气,喜气洋洋地办完了交接手续,准备迎接未来新的生活。
为了帮张新国顺利完成搬迁,街道办找了一个闲置的仓库用来安放张家一楼重达数吨的鱼饲料制造机,而且陆辉还帮他向动迁部门申请提前支取了一部分拆迁款,帮张新国一家安顿好过渡的住房。
2017年9月11日一大早,张新国叫来了子女帮自己搬家,一同来帮忙的还有动迁办主任陆辉和几位年轻的志愿者。
一行人进进出出,不到两个小时就将家具和生活用品全部搬到了货车上,回望着自己守护了十几年的老房子,张新国长叹了一口气,没有犹豫地就转身上车,离开了沪亭北路。
有人说“先拆先搬得实惠,后搬后拆不沾光。”如果张新国一家能够早早地想明白这个道理大概也不会经受这么多年的折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