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面积辽阔,地形地貌丰富,山川中资源数不胜数。既有埋在数千米深地壳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也有裸露在地表上的动植物资源。虽说现代社会中,人类能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开采资源,各类矿产资源不断被输送到地表,但古时候受科技限制,人类大都是使用动植物资源,这就形成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经济收入模型。
随着对植物资源利用的深入,人类发现某些植物资源具有改善人体机能的功效,该类植物的价值就能提高。神农尝百草就是典型的事例,神农不忍普通百姓因误食植物丢掉性命,就亲自尝试各类植物,区分草的类型,过程中险些丢掉性命。经过数千年,人们的实践,各类介绍草本植物的书里能囊括我国各种植蔬。当然,世界很大,未能探索的地区肯定有,未来还将有各类植物被发现。
接下来将介绍这种植物,平时寄生在松树根部,长得酷似甘薯,看起来平常无奇。以前深冬时节,人们都喜欢去大山中挖,集市收购价格1元一斤。现在,国内人工种植产量占据90%以上,野生的50元一斤都很难买到,它就是茯苓。
茯苓的使用现状
提起茯苓,大家都不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常见。一方面茯苓被人们制作成食物。北方地区,人们餐桌,路边摊点,家庭冰箱都能看到茯苓制成的美食,茯苓膏和茯苓饼都是具体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茯苓被人们精细化开发。只要在网购平台输入茯苓能看见各种品类商品,茯苓加工食品、茯苓茶、茯苓块、茯苓粉等。茯苓现实生活被看见和使用的频率很高,不经意间有可能就在食用茯苓。
相比现代社会产品化运用,古时候茯苓则侧重被用来补养身体,调节身体机能。民间传说,明清时期有位活了120岁的高龄老人。说起长寿秘诀,他高度认可了茯苓发挥的价值作用,觉得没有茯苓他就不能长寿。现在,无法考究茯苓发挥的价值效用,但能肯定茯苓能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健康。
既然茯苓在现实生活中常能见到,是否就说明其毫无价值?答案是否定的,现代社会中看见的和吃到的茯苓都是人工种的,而不是野生天然的茯苓。互联网平台销售价格几十块钱的茯苓都经过人工培育,同自然界形成的天然茯苓有天壤区别。
茯苓的生存环境
看见和吃过茯苓不稀奇,真正见过其生长环境的屈指可数。经常看到,有人说茯苓是草本植物,实际不是这样,茯苓是菌类植物,靠寄生在松树死根成活。人工种植茯苓要经过漫长等待:一是将马尾松砍伐以后种入原菌,定期使用设备探查茯苓生长情况;二是马尾松的生长要历经三年时间,期间有问题时要补种原菌。不过通过数十年种植茯苓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茯苓的成活率正在不断提高。
野生茯苓生长条件远比人工种植苛刻,找到的概率很低。相关书籍有载,一方面野生茯苓长在千年的松树树根下,新栽松树找到茯苓的概率不高;另一方面茯苓深埋泥土中,被人类发现的难度很高。以前人们找茯苓时都是挑选根大叶茂,且地表呈现出龟裂状,有阳光照射或者雷击的松树探查。野生茯苓生长过程中很容易被白蚁啃食,高品质茯苓出现的频率不高。
由于茯苓生长过程中会撑开土壤,用锄头敲击地表或者枯树,有经验的人,根据地底发出的声音,就能知道是否有茯苓。不过随着人工种植茯苓技术的成熟,愿意花时间挖掘茯苓的人数持续下降,懂得听音判断是否有茯苓的技术面临失传。
野生茯苓供需关系失衡
国内市场茯苓90%是人工种植。一部分是利用松树桩人工培育茯苓,另一部分是利用松木来培育茯苓。通过完整的管理模式和防虫手段,就能在第二年或者第三年收获比较大的茯苓。
规模化培育茯苓导致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整体价格大幅下降。结合国内某网站的数据,人工种植茯苓的价格大都在15-30元左右,包括加工成本。整体行情的下降有两大原因:一是人工培育管理茯苓技术的成熟,供给能力提高,茯苓供应商议价能力下降;二是国内市场上曾有假冒伪劣的茯苓出现,不同供应商供给的货品品质不同,从而导致茯苓只能走中低端消费者的路线。同比人工种植茯苓,野生茯苓的需求逐年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国内野生茯苓收购价格在50-60元一斤,整体价格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野生茯苓的供需关系失衡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供给端愿意采挖野生茯苓的人数持续下降,消费端对高品质野生茯苓需求很大。
虽然现在表面看来,国内茯苓市场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潜藏着巨大危机。茯苓的供给能力提升,品质下降,消费者的需求疲软。未来想在茯苓市场中有竞争力,需要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注重品质提升,提高野生茯苓货源比例,走高端化道路,避免被同质化,用品质吸引消费者关注;二是注重渠道,建立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利用短视频等进行营销带货,避免滞销问题;三是注重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形象。除此以外,加强大客户群体的维护,建立内外环相辅相成的营销护城河。
最后想说:新时代给每个产品都带来新机遇,茯苓正迎着互联网的发展启航。虽然茯苓市场有无数的未知,但只要能坚持以上提的三点,就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成为茯苓销售市场上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