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北京展区集中展示了北京的文创成果。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正在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位于1号馆内的北京馆自开幕以来成为参观热点之一。取材于《红楼梦》中人物的瓷器、24小时城市书房、亚洲最大筒仓群变化而来的创意园……多样的文化空间、丰富的文化服务以及文化科技相结合的产品,服务或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令参观者感到兴奋。
展馆前台免费发放的《北京文创手绘地图》就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展开地图,上面标注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消费地标、众创空间以及红色遗址等的详细位置。在银行业工作的张女士上个月刚去过北京,她一边仔细看着地图一边说:“如果当时有这份地图,我的行程可以安排得更有特色和味道,这些都是非常有活力的文化地标,下次有机会一定按图索骥。”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展台上,一反常态没有陈列出版物,而是摆出了几套精美的瓷器。它们可都大有来头,一套橘色的英式下午茶瓷器,设计灵感取自《红楼梦》中的人物史湘云;一套红色的酒具,设计灵感取自人物王熙凤;淡粉色的一套食盒是从晴雯这个人物获得的设计灵感。“茶具名为‘醉扶归’,因为史湘云个性爽朗乐观,艺术家们以明艳的橘色为基色并配以青石、芍药等元素,暗合她醉卧芍药丛中的典故。”外研社文化创意与传播基地项目部主任迟红蕾介绍,这些根据“金陵十二钗”设计的文创产品,是为了配合新一版中文《红楼梦》以及保加利亚版、以色列版、法文版《红楼梦》的推广而设计。虽然几套瓷器的摆放位置并不显眼,但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和询问。
不少中年观众都对一款人工智能同声翻译神器很感兴趣。它形如录音笔,参观者只要按着录音键说出普通话,就可以被翻译成外文播放出来。这款神器由北京的中译语通科技公司带来,它一共能翻译35种语言,在完成语音翻译的同时,还能把对应的文字显示和存储下来。“旅游、开会、跟外国客户沟通一些简单的事情会很方便。”从深圳市南山区赶来看展的石先生说,虽然手机里也有类似功能的APP,但是这个小巧的机器的存储功能和文档功能更强,更适合自己。
大兴区图书馆的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经验,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深圳是全国最早应用街头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城市,但其自助图书馆所依赖的机器设备容量有限,一台机器只能存放400余册图书。而大兴区推出的无人值守24小时城市书房,以2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几千至几万册图书、期刊等文献,更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潜移默化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书香。
种种创意、产品、服务背后,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则令全国的同行们羡慕。展览配发的介绍资料显示,市文物局推出北京文博衍生品创新孵化中心,集版权保护、艺术开发设计、经营销售、融资生产等功能于一体,服务于北京地区博物馆,促进博物馆功能延伸;去年底出台的《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为工业遗址焕发青春提供更多支持;多个区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举措,也让公共文化服务上了一个台阶。
据悉,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5月14日落下帷幕。(记者 李洋)
原标题:北京文创产品深圳文博会博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