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
这一声声冰冷麻木的提示音从手机中传来,飘荡在这间充满着死亡威胁的屋子内。
2020年6月27日,上午七点,清晨的阳光穿透窗户洒进室内,像一束金线,照亮了房间,却驱不散笼罩的阴霾。
此时本该在家里享受早餐的陆女士突然心绞痛,呼吸困难,压抑感和恐惧感也在不断增强,汗液瞬间打湿了全身,其家人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反应过来是她的心脏病犯了,急忙拿出手机拨打120急救电话,可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打不通!
滴-滴-滴的声音敲打着屋内每一个人的心,使原本紧张恐惧的气氛更加严峻,慌乱一时淹没了整个屋子。
火场中的人最想听到消防车的警报声,遭遇歹徒之人时刻盼望着110警报声的响起。
此时的陆女士无助的看着急切的亲人不断的拨打着急救电话,期盼有人能救她,却终究没有等到120 的警笛响起。
在无数次拨打120的间隙,陆女士的家人也拨打了110,迅速接通后讲明了情况,半小时后,警方到达现场,他们也极少见到这种场面,擅长与歹徒英勇搏斗的他们。
此时也束手无策,专业不对口,他们也没办法,拿出手机拨打120,依旧联系不上。
在场面一度僵持不下时,有人想起来通讯录里有医院工作人员,几经辗转才终于联系上了急救站,120急救车在7时50分到达陆女士家,在陆女士家人以为终于等到救星之时,医生检查后当场宣布陆女士已死亡。
陆女士家人没有迎来陆女士生的希望,而是死的宣告。
这一句话像针一样扎进陆女士家人心中,在脑子的一阵麻木之后,情绪激动地质问着医护人员为何打不通电话,无人接听的提示音还言犹在耳。
陆女士本该得到的一声声对不起终究没有听到,“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这对不起听起来是多么的讽刺,稍后再拨通的电话终究挽留不住陆女士的生命。
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睡着了?
急救中心被喻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而这个守护神却在关键时刻睡着了?
陆女士病发当日,其家周围的急救中心和急救站分别是独立法人,陆女士家人在家中拨打120急救电话,应由陆女士居住地的区急救站受理。
但是,事故当天上午6点急救站因周边故障开始停电,导致120急救电话转换装置、分拨电话均无法使用,陆女士家人持续拨打急救电话半个多小时都没有接入急救站。
直至通过医院其它工作人员联系到急救站,急救站竟然都未采取应急供电措施,在陆女士生命健康遭遇巨大威胁时,守护神关上了自己的耳朵无动于衷。
停的是电,断的却是命?
在陆女士一家无助慌张的五十分钟内,急救站工作人员在做什么,喝茶、聊天、讨论八卦?
从六点开始停电,这漫长的停电时间内,哒哒哒的钟表提示着我们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连秒针都在勤勉工作时,急救站是忘记自己还有布满灰尘的备用应急电源,还是认为鲜少响起的急救电话不会再响起?
作为一个主要以电话接收急救信息的医疗机构,急救站不采取措施,应急供电,与蒙着眼指挥战斗有何区别,停电是意外,但懒散的工作态度必然导致悲剧的发生。
印象中的救护车是随着警示灯和警报呼啸而过,不停的赶往事故现场,所有的道路都会神奇的为它让行,司机可以在车道的任何地方行驶,不用受交通规则的约束,他们分秒必争的行使着自己神圣的使命。
而在陆女士家附近空旷的道路上,看到的却是它姗姗来迟的身影,晚来的时间,是流逝的生命,增加的怒火,毁掉的信任,听闻者寒掉的人心。
“120”倒赔病人家属15万?
120 是我国统一急救电话,作为医院特服急救方式竟被上诉赔款给病人家属?一点都不冤。
陆女士家人在事后得知,120急救电话一直无法接通的原因竟然是停电,认为因此导致陆女士丧失了最佳抢救时机。
120急救中心与急救站等单位应该对陆女士的死亡承担责任,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对方赔偿各项经济损失共计79万余元。
但是一审法院却判决陆女士家人败诉,陆女士家人依旧坚持自己的诉讼,没有就此作罢,继而向淮安市中院提起上诉,最后淮安市中院撤销了一审判决,同时给出的判决为:
事发当日,虽然出现停电的情况,但急救站也承认了其具有备用应急电源等保障措施,其对应急保障设备负有检查义务。
急救站在停电后没有及时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导致陆女士家人半个多小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均无人接听,而且陆女士居住地不是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区,所以陆女士丧失了获得急救的机会,急救站具有一定过错。
关于责任比例,陆女士死后未进行尸检,导致其死亡具体原因以及与急救站过错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参与度均已无法查清。
同时陆女士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经多年,在其发病时,陆女士家人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急救也具有一定过错。
淮安市中院综合双方过错比例,确定由该急救站承担20%的赔偿责任,最终判决为急救站赔偿陆女士家人各项经济损失共计159815.2元。
120 急救电话作为唯一特服急救方式,赋有危机时刻挽救生命的公共服务职能,急救站作为急救服务的义务机关,应保障急救电话24小时畅通,及时履行急救义务。
无论如何,120没有被及时接听,势必会造成患者救助的不及时,因此被判赔给家属15万,从没有听说过急救站因无人接听被判给家属赔偿,听起来略有些天方夜谭。
其实非常必要,急救站严重失责,就要承担后果,之前没有此先例,但现在淮安有了判例,给在这类工作岗位上的人员以警示,也给类似的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给予了受害者家属以安慰。
错过的黄金四分钟
陆女士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支气管炎等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简称冠心病,属于心脏方面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它的主要发病群体是中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群。严重的冠心病能危害人的生命,但是如果急救得当,就能帮助患者挽回性命。
当冠心病患者发病时,一般采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两种方法进行急救处理,以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首先进行人工呼吸,没有呼吸就没有氧气的输入,而人体的代谢时刻不能离开氧气,输入氧气就是拯救生命。
然后进行胸外按压,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只有骤停后的几分钟。胸外按压其实就是人工按压心脏帮助病人恢复血液循环。
上海急救培训中心也曾指出,高质量的心脏复苏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的机会。只有四分钟,这是最佳的救治机会,在极短的时间里,尤其交通拥挤的城市里,只期望救护车的及时到来不免显得过于孤注一掷了。
幸运的是陆女士家周围街道空旷,但急救站却联系不上,陆女士在这四分钟里饱受着疾病的煎熬,身旁站着的慌乱的家人,直至一直打不通的电话磨灭了她所有生的希望。
命丧当场,是谁的不作为
65岁的陆女士常年患病,在她发病当日,其家人一直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没有采取其它相关急救措施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四分钟,每拖延一分钟,生存率都会下降10%,目前我国心脏骤停抢救率极低,能够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15%的抢救率。
我国心脏复苏的普及率极低,想想陆女士家人这种家庭常年患病的人群都没有正确的心脏复苏知识,这种状况就可见一斑。
美国的公众急救普及率25%、瑞典45%、澳大利亚50%、日本中学生92%,而我国目前还不到1%。这触目惊心的数字对比,不禁让人陷入沉思。
虽然我国急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陆女士病发后感受到的只有无助,连身边最亲密的家人此刻也是束手无策,急救知识的缺乏将会成为陆女士家人最大的遗憾。
他们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只想到了拨打120这一个办法,也许是事发突然冲昏了头脑,甚至没有反应过来先对陆女士进行急救,也可能是作为亲人紧张害怕的情绪使他们不敢动手,怕适得其反。
还可能是因为一直以来陆女士发病都没有那么严重,才会在这次发病之时,一直将希望寄托于救护车上,觉得它们会赶得上,赶来就没事了。
总之,是因为没有熟练地掌握急救知识所带来的后果。
共同居住几十载,却没有在最后尽到自己作为亲人的救助义务,终究也是自己酿成的苦果。
若说家人的急救措施是最有效的作为,急救站的及时出诊就是最不该缺席的作为。
虽然陆女士的死亡急救站究竟占了多少责任比例,真相已经随着陆女士一起消失,我们无从得知,但是结果本身也没有那么重要,急救站的失职行为已是铁板钉钉,即使对涉事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罚也是理所应当的。
作为医护人员,如此疏于职守,造成的就是患者的伤亡,如果不从严处置,就更加不好规避此类事件的发生。
幸运的是陆女士在发病时有家人在其身旁,但令人遗憾的是,家人和急救站都没有作为,陆女士的两根救命稻草都没有给她提供上岸的机会,她只能沉溺于死亡的漩涡。
是两方的不作为堵死了陆女士的生存之路。
只是没有如果,独留下后果
如果陆女士的家人在知晓陆女士生病之后,就好好学习心脏病急救知识,将急救措施熟记于心,也许就能冷静处理发病时的状况,帮助陆女士抵挡死神的到来,尽可能的帮她延长生命。
如果急救站在停电时及时发现,并使用备用应急电源供上了电,就能接到急救电话,在空旷的道路上火速冲到陆女士家中,也许就赶上了她的黄金四分钟,使用最专业的救助挽救她的生命。
如果两者都做到了,那陆女士生存的机会就大大增加,这本该是可以实现的前提,最终却成了假设。只是没有如果,独留下后果,急救站迟到五十分钟,赔偿15万元,陆女士家人最后等到了120,陆女士却没等到第二天的阳光。
参考文章:
扬子晚报《患者死亡前家人拨打120无人接听,急救站被判赔15万》
医学教育官网《冠心病发作时的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