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许多皮肤病的发生都与接触过敏原有关,一旦出现过敏性疾病,多数患者只是做了缓解过敏症状的治疗,并没有找到真正引起过敏的原因,从而做不到针对性的预防,容易反复出现过敏。过敏原检测项目的出现,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过敏的原因,那么是否人人都需要检查过敏原?
过敏原数可达数百种 常见有这四大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毛越苹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导致皮肤过敏的过敏原可达数百种,几乎日常能接触到的物质都可能是导致皮肤出现过敏的原因。临床上,将常见、多发的过敏原分为这4类:
1)吸入性物质,如尘螨、花粉、病菌、动物的毛发与皮屑、植物的种子等粉尘吸入物;2)接触性物质,长期接触化学物品,如肥皂、洗涤剂导致手部出现湿疹、皮炎,长期使用含有香精、酒精、防腐剂的护肤品,皮肤屏障受到破坏出现敏感;3)摄入性物质,由于进食了部分海鲜、水果、蛋白质、辛辣食品、烟、酒等食物;4)外界气候,外界天气变化、环境刺激所出现的皮肤过敏,如寒冷、雾霾、干燥天气等。
如何知道自己对于哪些物品会过敏?目前,三甲医院都具有过敏原检测的项目,毛越苹介绍说,“一般医院针对过敏原检查项目有抽血后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针刺试验、斑贴试验三种形式,可识别出大多数的过敏原,判断是吸入性、接触性或进食性导致的皮肤过敏。特别是对吸入性的呼吸道黏膜的过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专家表示:普通人没必要做过敏原检测
对于反复出现过敏的人来说,过敏原检测可以帮助判断是对具体哪些物品过敏,从而做到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特意做过敏原检测则没有必要,因为过敏原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毛越萍解释说,世界上存在的物质都有潜在的过敏可能性,常规的过敏原检测只是针对以往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容易过敏的物质来预测,正常人如果没有出现过敏的症状,仅想通过过敏原检测来知道自己可能对哪些物质过敏,并没有做过敏原检测的必要。“再者,如果在没有出现过过敏的情况下做检测,得到的阳性率会比较低。”
正常人与其通过检测过敏原来“一劳永逸”,不如在生活中养成一些好习惯来避免过敏。毛越苹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记录下自己皮肤状况、进食的食物、生活的气候环境,当皮肤出现敏感状况时,可以翻阅日记查看近期接触的物质与进食过的食物,通过对比能猜测到自己可能对哪些物品敏感,这时候再具体针对性检测过敏原会更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