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毛一斤的苹果,还用顺丰发货!
今年的“双11”还没来,各电商平台的优惠活动早就躁起来了。
在新的让利玩法下,曾经让我们沉迷其中的“9.9元包邮”等手段已经成为翻了篇的老黄历,更多闻所闻闻的低价商品一次次冲刷着我们的认知,甚至是,良心。
最近笔者就陷入到巨大的人生怀疑之中:某平台居然在卖8毛一斤的苹果,正宗大牌旗舰店的苹果;
一看价钱,不要88,不要8元8,甚至不要8毛8,只要8毛一斤!
因为价格实在超出了我对水果的了解,虽然小编也算是嗜苹果一族,但小编还是迟迟不敢下单:这说明小编的心还是很善良的,总是希望商家多少也能赚点钱,吃了这种不太违背市场定价的苹果才心安理得。
最后,在“反正只有8毛1斤”的心理暗示下,小编一咬牙一跺脚:买了5斤,支付时平台又提醒可以领券,于是,领完券后这笔买卖支付了2元钱。
晚上下的单,第二天早上苹果就送来了,商家发的是顺丰!那个平时在我们心中显得那么高不可攀而不经常用的顺丰啊!
打开包裹,小编简单要感动得哭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咬一口又脆又甜,于是,心怀感恩的小编在平台晒完商品后毫不犹豫的给了商家一个满分!
于是问题来了:8毛一斤的苹果,还用顺丰发货,商家怎么盈利?
商家怎么盈利?
小编后来查了一下,发现商家的这种神操作,一直以来都是有人在做的。
比如说,平台都给了100亿补贴,这点让利算什么?
电商平台的“顽主”拼多多听说了吧?这哥们最喜欢的就是时不时简单粗暴的砸100亿补贴给商家和品牌,在百亿补贴的照妖镜下,行业低价被彻底击穿!如果还有击不穿的低价,平台统统给你报销了!所以,在平台补贴护驾下,反正最后即使亏了也算不到商家头上来,这么好的事,商家当然愿意做了。
再比如说,低价本来就是有些平台的诉求。
比如说,早期的淘宝,如今的拼多多,包括现在天猫、京东都纷纷开辟了专门的低价特卖活动,说是为了决胜下沉市场。这些活动之所以能吸引不少包括大牌在内的商家参与,是因为商家在活动中最渴望的是平台的流量扶持:如果真的因为某次活动某个品牌卖爆了,成为全行业的网红,这个商家的未来就不可限量了。
还有,商品的销量高了,快递费就已包含其中了。
通常,一些销量大的商家都有长期合作的快递公司,双方在议价空间上有很大的回环余地。比如说,我们平时寄快递时,享受顺丰快递的服务一单货起码要10几元,但是在那些大商家那边,可能几块钱就可以走一票了。而且,像水果这种东西,说是几毛钱一斤,但是通常很多人喜欢成箱成箱地买,你买得越多,对商家越有利。
还有一种可能:厂家直销拉低价格。
现在很多平台的商品都是厂家直销,特别是一些单价本来就高不到哪里去的商品,比如说袜子、薄T恤、钥匙扣、耳机等,平台直接发单商家做,中间没有复杂的中间环节,单价就可以做得很便宜。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商家在处理库存。
对很多商家而言,如果库存到了一定的程度真的很麻烦:卖又卖不出去,用别人的仓库还需要支付高额的管理费。如果能通过平台的活动低价处理掉库存,一方面可能通过爆卖打响品牌知名度,同时也可以给企业减负,给新品让出更多的战略腾挪空间。
总之,虾有虾道,蟹有蟹途,商品真的卖出去了才是好商品,不管是用什么方式。
任何一种商业形态,
背后都有其盈利逻辑
萨特说,存在即合理。我们说,任何一种商业形态,背后都有特定的逻辑。
网络时代,流量为王。所以不管是薄利多销还是赔本赚吆喝,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商家获取流量的方式。在流量为王的终极目标下,商家即使暂时没有盈利,但是从长期看,最终收益的还是商家。所以,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一直不想赚钱的商家就对了。
所以有时候,千万不要被看得见的形态给迷惑了,找到背后的逻辑思维,不同的人能获得不同的启示。
如果你是商家,你的产品苦苦打不开销路,老老实实的做薄利多销其实已是进步。这时候平台可以帮你打造出同类商品搜索第一,销量第一之类的事件营销,你就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因为很多消费者买东西时有一个习惯:看到商品陈列时的购买量越多,评价越多,就会在从众心理下跟着下单。
如果你是当地政府,你应该思索的是怎么把当地的基础设施完善起来,比如说,尽快取消高速公路收费,给本地商家油价补贴,多为电商平台进入当地牵线搭桥等,这样才能让本地的商品尽快走出去。
飞瀑直下,必有深渊,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平白无故获得或失去,所有的得失,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我们需要做的,是坚持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电商君